钟伟:如果是从长期来看,比如说长期就是康波了对吧?如果人们看康波比如说50年左右的周期,房价是涨的,但是房价要涨多少?美国的70年房价数据,全美综合房价的上涨速度大概是在3.1%,而同期美国的中长期通胀水平大概在3.2%,所以西方国家的房价中长期是涨的,但是相对比较温和。 中国房价可能要分两个段落,2018年之前和2018年之后。2018年之前中国房价增速上涨是比较快的,2018年之后尤其是早一点差不多在2017年的第二季度之后,房价上涨的速度脱缰的野马就被勒住缰绳了,就已经上涨得不太多了。近些年,其实一些重点城市的房价有所上涨,这是我们看到中国房价上涨的一个节奏。 如果让我来预测中国房价的上涨,尽管这种预测很有可能是不靠谱的。如果我说错了你也别埋怨我。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快的一个周期已经过去了,原因是我们得看多方面的指标,譬如说城市化率、城镇化率以及套户比。就一个家庭大概有多少套房,中国大概在1.07~1.12水平,基本上每一家平均下来是一套房略多一点的水平,跟发达国家的1.2~1.25套已经比较接近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房住不炒之后,它的资产收益率的水平其实是不高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能倾向于愿意去租房,而不太愿意去买房。当然现在还是有一些人愿意买,比如说80后他没有说考一代,他们希望还是成为考二代,所以对学区房还是有猛烈的追逐。但总体上来讲,作为一种炒作的资产来讲,房地产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正在迅速的稀释。 我也想提醒其实中国房价已经出现了一些局部的泡沫化现象,郭树清主席曾经讲过中国房地产有一些泡沫化。这些泡沫化在哪?是在海南吗?不是。是在鹤岗吗?也不是。是在玉门吗?也不是。我们看一下黄金就可以知道了,原来像燕郊什么的房价曾经达到过4万,目前是腰斩了,北三县的房价也腰斩了。 我们很难想象北三县或者燕郊的房价能够再一次回到过去。所以就像企业产能正向头部企业集中一样,我们去买房也正向核心地段次新和新房集中,对吧?周边远郊以及那些老破旧小的房子逐渐不再受欢迎,这就表明房地产市场走向了相对地成熟。 再看一下中长期的因素,我想特别提醒诸位的就是我们的人口的增长。请注意目前在放开二孩的政策之下,在2020年中国的新生儿的人口只是大概1100万左右,可能1100万还没有到。这是自1949年中国建国以来新生儿最少的一年,甚至少于所谓有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1961年。1961年的时候人口基数可能只有五六万,但仍然出生了超过1200万的孩童,对吧?现在人口基数有14个亿,但每年新增的人口如此之少,所以我相信中国房地产作为炒作阶段的资产,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和绝大部分区域已经不再成立了。 房地产作为炒作资产已不成立 主持人:您认为其实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了疯狂上涨的那么一个时期。如果从一个投资者或者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房子现在还值得投资吗? 钟伟:首先我不同意用疯狂上涨这个词。因为中国房地产的情况,2000年到2005年的房价上涨是非常平稳的。2005年之后主要是由于土地招拍挂推动了房价的上涨。2005年之后到现在的15年的期间,中国房价其实是大起大落的,有些年份是落得很厉害的。 比如说次贷危机之后,就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房价真实下降有超过20%,甚至买房还送户口,那个阶段的事情是有的。 另一个事情就是2013年全年到2014年上半年,其实还是比较悲催的。2014年上半年,最典型的是开发商在讨论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销售的断崖式下跌。所以2014年的房价,包括北京房价也真实的下跌了,至少下跌超过25%。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甚至全国二手房交易趋于清淡,二手房的价格是有真实下跌的。像北京在2019年二手房的交易价格,至少跌了10%。所以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 我们看未来整个中国经济或者金融的状况会是怎么样?我认为中国经济在度过了疫情之后,经济增速还是会有缓缓下行的。大概每5年增速会放缓0.5个点左右。房价再度爆发式的增长,要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要么是人民银行流动性控制出了问题,对吧?这些都是极小概率事件。要么就是长效机制又有一个逆转。既然是长效机制,它从2017年3月份执行到今天,已经毫不动摇地执行了4、5年了,大家不认为长效机制框架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综合这些因素,我认为,年轻人除非你是刚需真的要买一套房,这个还是没办法的要的。真要炒房的必要性比较小,如果真要炒房也得炒重点城市的重点区域的新房和次新房。 主持人:谢谢钟老师!我们将持续关注经济金融界重要政策热点话题,邀请资深专家传递真知灼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雨珊会客厅》! 往期回顾: 雨珊会客厅第一期 | 互联网贷款新规下中小银行生存之道 雨珊会客厅第二期 | 贷款利率猫腻多,新规影响有多大? 【关于我们】 新金融联盟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业务交流平台。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各类闭门研讨会、优秀企业参访50多场,议题涵盖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普惠金融等方向。部分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推动了业界与监管的沟通交流,助力理事单位的合作共赢。 【学术支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之一,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每年召开闭门研讨会、大型峰会、国际交流会等百余场研讨会,每年开展课题研究20余项,出版要报、周报、月报、书籍、《新金融评论》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