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内房价下降,房地产的泡沫化、货币化的问题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楼市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但住房还是需要的,这方面的金融服务很有意义。20 多年前,个人申请房贷审批需要等很久,但后来改进得非常快,现在房贷发放很多,而且在大型银行贷款的占比很高。监管机构反复提醒银行要注意风险,万一房价下跌就可能变成金融危机。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做一些调整,需求方面结构产生一些变化,对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事,但也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得太大,还是希望能平稳一些。 如今楼市下行,房企销售难度增大,回款压力剧增,当面临债权到期时,没有资金拿出,延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资金链也就相应断裂。房企债务规模又如此之大,仅仅一个恒大便坐拥两万亿以上规模的债务,全国还有多少个恒大?由此,极易引发金融危机的链式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在房价止跌回升的基础上,各地也纷纷出台利好楼市的政策。 历史上发达国家都有通过政策主动刺破泡沫的情况。从日本和美国刺破房地产泡沫的结果来看,他们两国都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日本,这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狂热的日本一下跌入深渊。 广州四大行在 2 月 21 日下午统一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其中首套房利率从此前的 LPR+100bp(5.6%)下调至 LPR+80bp(5.4%),二套房利率从此前的 LPR+120bp(5.8%)下调至 LPR+100bp(5.6%)。而放款速度,最快只需一周。 坚持批判楼市十五年 2020 年 12 月,郭树清在发表的文章《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指出,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纵观整段话,郭树清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官方是想稳房价,不要继续大涨,也不想看到大跌,不然对经济影响大,还是平稳点好。 在 2021 年 3 月 2 日的国办新闻发布会上, 郭树清再次指出,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2010 年,郭树清:建行可忍受房价下降五成。 就在一系列松绑的政策频频出台的时候,郭树清又喊话楼市。 担任银保监会主席期间: 其实就是有这样一个政策惯性、路径依赖在,好似抽烟上瘾,有那么一时半会儿想戒掉,但最终没几个人能戒掉一样。 那为什么房价这么多年,实际上还是在不停涨? 2021 年 3 月,郭树清又一次对房价 " 灰犀牛 " 提出警告。 但到了 2020 年,郭主席俨然化身成楼市的吹哨人,一喊一个准。 2016 年,郭树清:买房不住对国家个人都没好处。 放在楼市就更为明显,这么多年来,楼市调控政策不断,2008 年、2011 年,2014 年,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寒冬。 之后,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剧情——北上深楼市成交量腰斩,下半年冷如寒冬。事实证明不听郭主席话的人都成了傻缺。 他担任建行董事长期间: 02 当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也是这么个走向,纽约、湾区,继续走强,直到今天十多年过去还在上涨。 二线城市同样在止跌企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 0.3% 转为上涨 0.1%。01 大规模违约、资金断链、停业停工、资产价格混乱、资本外逃。 而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由于人口不断集中,产业优势不断显现,会显得比较抗跌,甚至在部分区位条件比较好的核心地段,还能迎来一波升值。 大量企业倒闭,自杀率、失业率飙升。直到今天,日本都没有走出当年的阴影。2011 年,郭树清:中国房价疯狂上涨 存在泡沫。 只是这次的行情回暖怕是难以持续太长的时间,也不可能出现全国普涨的局面。 时隔一年零八个月,前后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灰犀牛被政策调控的大棒降服了? 2021 年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大约 8 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3 月 2 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 同时,各地对于购房首付的门槛也在降低,广东佛山,非限购区域首付降至 2 成,南宁,二套房首付从 4 成降至 3 成,重庆、赣州、菏泽先后出手 ...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 " 零首付 "。 此后,短短四天,被称为终结房地产 " 三高 " 模式的 " 三道红线 " 出台,各大房企被当头一棒,体量越大,下场越惨,号称宇宙第一房企的恒大,就因债务问题先倒下了。去年各地土拍时明显降温,表现比较平淡,终止出让、底价成交、溢价率走低、流拍率上升成为频繁出现在新闻里的关键词。 刚开始大家对他的说法还不屑一顾,网上甚至还有对这个说法的调侃。全国总体可能会在上下波动在 5% 以内横盘波动,然后开启一路 " 阴跌 " 的行情。三四五线城市,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加上人口往一线、二线集聚,将迎来明显的下跌。 记得 2020 年 8 月,郭主席在《求是》第 16 期上发表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郭树清再次喊话楼市 每年将近 9 万亿的地方收入要从这来,一棍子给打死了,未必要成无米之炊?2021 年的卖地收入可是缩水了 11%。 另一方面,在楼市火热的这几年里,房企为了快速发展,不断扩张,用来扩张的资金都是借贷来的钱,导致房企债台高筑。 那土拍联系着什么?联系着地方财政。 短短一个月,降首付、降利率、降契税,来势 " 汹汹 "。就连央行的货币执行报告,还删除了 "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 管好货币的总闸门 " 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