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这波调控动作,实际上奠定了楼市 " 因城施策 " 的基调。张化东认为,如何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因城施策 " 是比较重要的,根据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房价可控的条件下,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特别是出台支持改善型需求的政策。 地产症结:信心缺失和风险传染 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的简短表述,为 2022 年的房地产行业定下基调。 莫天全认为,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要坚持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并行发展,在商品住宅市场之外,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过相关建设应适度,加大人口流入量大的城市的建设力度,控制中小城市建设量。 如何助力房企走出行业性困境,莫天全建议在加大对国企、央企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强化对优质民企的资金支持,如鼓励民企偿还海外债、对民企国内债进行适度展期等,帮助企业恢复信用,稳定企业预期。 解题密码:" 新市民 " 与保障房建设 李凯认为,房地产行业要实现良性循环,就需要打破信心缺失和风险传染两大预期。当前,政策需更多从行业端发力,采用金融手段,比如调低贷款利率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我国 GDP 增长目标定为 5.5% 左右,房地产的托底支撑作用仍然重要,地产调控或进一步因地制宜宽松,政策优化空间会进一步加大。 3 月伊始,郑州市发布通知,提出多项楼市刺激举措,包括取消认房又认贷、人才购房补贴、下调住房贷款利率、推进安置房建设和转化等几大利器。郑州此举,被业内认为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 他表示,三四线城市 " 限购限贷 " 政策放松、行政性政策退出,是确定性的事件。普通二线城市大概率会采取郑州的方法,多方面共同发力,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同时保证行业处于相对平稳健康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增加各方杠杆,风险也相对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