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2022/04-2020/10)出口强势商品的高增速主要源自数量效应:疫情期间,海内外疫情的时间差为我国出口强势期创造了机会。2022年4月,我国生产活动逐渐恢复,海外疫情反复、生产停滞推动防疫物资需求持续处于高位,我国防疫相关品的出口增速在高增的外需下快速上行,但后续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防疫物资需求持续减弱,医疗器械、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而常态化检测的推广则支撑新冠试剂盒的外需维持相对稳定的高增速。 3)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阶段(21Q3至今):全球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企业产能和地缘冲突的驱动。2021年9月,国家为应对电力供需错配问题和践行“双碳”目标开始实行“能耗双控”政策,对部分高能耗行业进行拉闸限电,部分有色金属、化工品价格因产能受限出现大幅上涨。22年2月,伦敦铝库存降至年内历史低点,不及去年同期库存的一半,LME3个月铝期货价格持续攀升。另一方面,22Q1,俄乌地缘冲突爆发,欧美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北溪1号天然气运输量显著下降,北溪2号停止审批,欧洲天然气供给短缺问题加剧。此外,2022年3月,美国和欧盟先后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叠加OPEC+表示增产意愿和增产能力有限,美国增产前景不明朗,国际原油供给量承压。世界银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均于21Q3和22Q1分别出现显著抬升,截至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高位。 1) 黄色区域代表全球运力状态,数值越高则表明全球运力短缺的现象越严重,展示数据截至21年末; 疫情扰动下供应链重构 (2021/7-2022/3)出口强势商品的高增速的支撑转向价格效应:2021年全球供应链短缺,全球原材料的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而欧美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阶段,美国及欧盟的制造业PMI均处于景气扩张区间,外需使得工业品部门则通过出口转嫁了相当一部分成本压力,因而这一阶段开始,价格效应开始成为拉动电子零部件等中间品的主要力量。 2020年疫情至今,全球贸易遇到过三个阶段的供给问题:1)运力短缺阶段(主导因素为疫情+产能);2)缺芯阶段(主导因素为产能+地缘冲突);3)能源/原料价格飙升阶段(主导因素为地缘冲突+产能)。分析板块的超额收益与供给改善的关系:运力相关板块超额收益拐点领先运力改善拐点约1Q、缺芯相关板块超额收益拐点同步或滞后芯片供给改善拐点约1M、能源&;;;材料相关板块超额收益拐点同步或领先供给改善拐点约1M;驱动力角度,供给短缺初期(涨价预期出现的时候)相对收益由估值驱动,供给短缺中后期(价格开始实际上涨至供给改善拐点出现后),相对收益切换至由业绩驱动。 外供的三个阶段:运力短缺→芯片短缺→能源&;;;原料短缺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衰退风险超预期;地缘风险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