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国土局官网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年北京市土地出让总金额分别为1700亿元、1800亿元、2000亿元。但实际成交的土地却是逐年减少。2013年共有214宗土地出让,到了2014年,下降为142宗,2015年更是缩水至109宗,再到如今,前八个月仅出让了7宗住宅用地。土地供应的紧缺可见一斑,这也直接导致了楼市供应的锐减和库存的下降。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北京供应的商品房住宅土地稀缺。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供应的住宅类用地为113宗,合计建筑面积为2046万平方米。剔除地块中包含的其他属性地块,只有1350万平方米为住宅,这其中有800万平方米左右是自住房及各类保障房。实际商品房住宅用地最近两年仅供应了550万平方米左右。折算成为商品房住宅只有4.5万套左右,只够北京历史成交最差的一年消化。按照目前市场供应比例计算,大部分将建设成为中高端物业,以获得市场溢价。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楼市的存量房单套面积突破了130平方米,证明存量房住宅中多以大户型为主。 亚豪市场总监郭毅就预计,宅地供应极度短缺的情况,将使明年能够入市的纯新盘屈指可数,并且都将以大户型、豪宅项目为主。因此,预计明年住宅市场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供应荒”。 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房交易的完善和活跃已经明显超过了新房市场,因此,新房的供应不足问题,或许将通过二手房市场得到缓解,因此不必过于看重存量住宅数量的降低。 但如今,北京楼市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热火朝天,反而面临着无房可卖的窘境。不但推出的新盘数量大幅减少,每个新盘推出的房源更是断崖式下跌至百余套。即便在一些热点区域,各个项目也都很有“默契”地错开了开盘时间,这就导致每一个新项目入市时都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很轻松地实现了热销甚至日光。 对于这样的转变,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库存不足”。但事实上,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的卖地收入分别达到了1800亿元、1900亿元和2000亿元,连续三年刷新纪录,那为何还会导致2016年出现供应荒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期《广厦时代》对北京楼市的库存进行调查。
原标题:新房库存怎么总是不足 仅仅两三年前,刚需为主的时代,通州、大兴、房山等楼盘集中地,新项目都是一个一个扎堆入市,不但给了购房人更多的选择,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也让楼市价格稳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库存不足 一次次成为楼市“催涨令” 责编:陈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