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竞跑绝不恋战 王健林加速撤离房地产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10-04 08:52
哥特式名媛吧 鸽子情缘谐音 功夫英雄火焰魔 宫野麻奈果 孤胆枪手之枪手风流 孤星传说txt 孤星传说txt下载 古广明足球学校 古惑仔之星河风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与时竞跑,绝不恋战,王健林加速撤离房地产!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王健林此前所讲的,到2018年万达将不再有地产销售收入,料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这一步实现,或许有助人们撕掉他一直想要撕掉,但却至今被牢牢贴在身上的地产商标签。他正加快步伐与时间赛跑。

  史无前例的警告

  就在我们昨天的主人公,把最新战略锁定为“将更加专注于房地产及其他相关业务”时。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却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对房地产业发出堪称前所未有的警告。根据媒体的报道,他的话相当开门见山,而且斩钉截铁:

  “这是史上最大的泡沫”。

  这个人就是大家印象中最富有的地产商,但事实上早已不再想做地产的王健林。这是他周三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财经频道(CNN Money)时说的话。估计,即使你不喜欢他,也会喜欢他的这句话。甚至是,超级的喜欢。

  Yes! Yes! Yes!终于有个明白人肯说句明白话了!重要的不是明白,而是既明白又敢说,而且直言不讳!

  访问中,王健林说自己并不担忧中国“硬着陆(经济雪溃)”的可能,但他对房地产如此任性与分裂的忧虑溢于言表:

  他忧虑北上深等主要城市的房价近乎失控地上涨,也忧虑很多房屋空置的中小城市依然俳佪在价量双低的低迷。

  关于这一轮本以“去库存”为核心的房地产发展,我写了好几篇文章也没敢直抒胸臆,今天也要接着王先生的胆儿不吐不快。这个事儿目前是已经严重走偏了,“去库存”的大方针变成了“涨房价”以及加剧各种不平衡的“发神经”。

  房地产已经不是王健林的菜了,所以他真正忧虑的是,举国的房事要是办不好,会让每个人都不得安生。

他说,“中国经济尚未触底,如果将杠杆去除太快,经济会进一步受损。所以,我们不得不等到经济走上反弹的轨道时,再逐渐减少杠杆和债务。”而让他担心的是,“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政府想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限购或者限贷,但都没有效果。”

  他说,“中国经济尚未触底,如果将杠杆去除太快,经济会进一步受损。所以,我们不得不等到经济走上反弹的轨道时,再逐渐减少杠杆和债务。”而让他担心的是,“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政府想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限购或者限贷,但都没有效果。”

  我想,他说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既不快速去杠杆,也不让房价癫狂。因为这两个事情都很大,玩坏了,都可能引火烧身,并且是烧全身。他没明说的可能还包括,在这个两难的节点上,如何妥善选择,将相当考验智慧。

  王健林如何选择他自己和万达的前途与命运,事实上早已给出答案。外界也对此给予了很多的报道和评论,如果要以地产为核心词,我把它总结为:大撤退——大转移。

  对地产业的大撤退,向其他产业的大转移和大进击。

  一直持续的转型

  大约16年前,王健林就已对至今还有人豁出身家性命往里冲的住宅地产有了不安的看法,进而开始了万达在地产业的第一次撤退,也是第一次转移。

  这个故事他已经讲了很多遍:当年,两名老员工得了重病,公司花了很多钱才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当时,拿出这么大一笔钱,还是让王健林有点心疼的,虽然拿得心甘情愿。心疼中他就想啊,搞住宅地产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要是哪天接不到项目,或者房子卖不出去了,公司就会有断奶的危机,员工工资发不起,病也看不起。“上哪找稳定的现金流呢?觉得房地产不靠谱。”

不安的王健林要往心安的地方去,所以他在如今看来非但没有高潮,甚至前戏都才刚刚开始之际,就淡出住宅,转向了商业地产。

  不安的王健林要往心安的地方去,所以他在如今看来非但没有高潮,甚至前戏都才刚刚开始之际,就淡出住宅,转向了商业地产。

  “向不动产转型,我们觉得不动产建完以后,它的资产是在不断升值的,而且有稳定现金流。”

  这个转型并不容易,据他自己回忆,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万达曾在几年内当了222次被告,单是沈阳的一个店就多次拆了重建,付出了9亿多元的代价。

  相当长时间内,“背叛”住宅的他像老牛拉车深陷困境,大搞住宅的人却开着法拉利从身边飞驰而去。但即便这样,王健林也是坚定信念,不断完善,不断检讨,不断毁灭,又不断重生,最终练出一套商业地产大法,并成就了世界商业地产的巨无霸,也成就了“一座万达广场就是一个城市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让省长、市长都追着自己跑。

  靠着商业地产的主打歌,王健林唱出了万达的新时代。但更上层楼之后,他的心里却依然不踏实。

  忐忑依然来自房地产。这期间,虽然万达转型商业地产成就非凡,但地产还是支持万达的核心,甚至与商业配套的住宅都还是主要的利润。

  曾经,他认为住宅不是一个万岁的行业,把商业地产做到相当的高度后,他又认为,商业地产还是跑不掉地产两个字,依然不能万古长青。

  王健林说,他分析了差不多10个国家的历史,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房地产产业成熟期基本上都是50年。一过这个坎儿,房地产业大规模的发展,供不应求,供需两旺就会走下坡,地产企业的繁荣也就到了尽头。

  很多行业到了中国,只要有搞头,搞起来就会特别快,大家一哄而上,一起上,三下五除二,就把人家几十年走的路十几年都走完了。

  王健林对地产行业恐怕也是这个看法,从内心认定其高速发展的景气期只会比这些国家短,不会长。

  而企业要长治久安,一定不能等出了问题再想辙,而是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因此,王健林决定抓住还可以从地产获得高成长与高回报的档期,一边继续享受地产的高潮迭起,一边为没有地产公司依然能够又强有大地成长而布局和耕耘。

  布局落子中,王健林没有去琢磨如何让13亿人吃饱喝好的事,或许是因为在他看来,那基本已是过去式,而且这些行业都已老司机林立,万达并无特长与优势。

  他把目光投向了吃饱喝足有钱又有闲之后,13亿人要搞什么新意思的新领域,并最终锁定了:文化、旅游、体育等更加侧重七情六欲的这些新行业。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