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悄然加息 房地产如风中之烛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10-28 12:15
藕断丝连的意思 虐杀原型mainwin32 诺基亚x300 诺基亚x300游戏下载 诺斯克尔 欧陆经典女鞋 爬走在线 帕菲斯 派遣女王国语

昨天,突然被一条信息惊动,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大跌0.32%,创下两个月单日最大跌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也上升到2.7%。

大家都在寻找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大跌,因为十年期国债期货是一个风向标,而且高度市场化,它的变化,往往代表市场利率的变化。

关键的原因在这里,央行公布,最新一期央行国库现金招标利率为2.95%,这一消息一出,在金融圈就炸了,因为这直接比上一期的招标利率足足提高了0.4%,上一期招标利率是2.55%。

这样一来,央行回收货币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提高现金招标利率来回笼货币,实际上就是加息。现金利率一加息,敏感的人自然开始抛售国债。

这刚好符合之前央行行长的表态,会配合房地产调控控制信贷增长和货币。

之前是一直通过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在大幅度回收流动性后,今天第一次在利率上做了文章。

除了配合房地产宏观调控外,我认为还有国际上的原因,因为这段时间,世界上主要央行都在开始紧缩货币。

美国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一直在退出QE,而且接下来一定会加息一次。而且,美联储的贴现利率在下个月应该会提高,这是加息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

日本实际上已经加息了,因为他们的货币政策改变了,过去是购债规模多少,现在改变为盯住收益率,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钉在0,实际上就是加息,因为过去是负利率。

欧洲央行不用说,一直在暗中准备缩减QE,之前曝光的计划是每个月削减100亿欧元。

美国是比较明确加息,但是暗中做的是缩减QE,日本和欧洲现在非常隐蔽,因为他们也是害怕市场反应过度。

世界上主要的央行,都以美联储为火车头,都在暗中收紧货币,如果这个时候中国不跟的话,那么中国就会成为之前世界危机的买单者,正如洪水到来之前,谁先上岸谁就获得新生。

这次现金利率加息,实际上敲响了中国紧随美国开始收紧货币的钟声,这是为了让人民币贬值幅度减少的必然之举。

只是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货币,通过现金利率加息,这些看似更加隐蔽的方法,避免人们过于关注货币的收缩,造成不必要的紧张,这是对的。

紧缩了货币,挽救了汇率,必然会冲击房市,这是无法避免的命运,犹如风中之烛,微风轻轻吹过,火苗随风摇曳。


1、崩盘因素还未齐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是一个隐性目标,我们将其称为4+1个目标。

因此,在货币政策的五大目标里,并没有房地产。也就是央行不会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涨跌调整货币政策,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间接影响到房地产。

当然,货币政策的量价调节,对于房地产全产业链的销售、价格、融资、投资等各因子均有显著的影响。

具体而言,央行为刺激经济而连续降息,降低了居民和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于居民部门而言,在购房需求的推动下,居民部门购房按揭贷款出现增长,房价同期上涨,地产销售、房价和居民信贷投放构成“预期的自我实现”循环。

由于房地产投资对我国经济意义重大,宽松货币对地产市场的正向影响,将会间接拉动经济增速回升。

不过,尽管这种刺激模式效果显著且屡试不爽,但也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抵押物被房地产所绑架。如果货币政策转为紧缩、进入加息周期,对整个地产产业链的负面冲击也将非常显著。

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货币很可能追求稀缺的一线城市和局部二线城市地产,房价具备上涨的货币因素。

此外,房价上涨还受经济和人均收入增长、城镇化、房屋土地的供给、人口、税收、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心理等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背景在于央行连续加息以及对地产企业的限贷,美国2007年开始的房价下跌同样始于联储加息以及随之引发的次贷危机。


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各国历史上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或崩盘,都存在利率水平上升的宏观背景,这一点和我国当前情况有所不同。

目前中国利率水平尚处于下降通道。央行此次变相加息来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只能算是敲打敲打坚挺的楼市,房地产崩盘的货币因素暂时还未出现。


2、大跌早有预兆


央行加息,就是用控制用钱欲望的办法,减缓流动性,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个办法。对经济的影响肯定的,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加息的程度和如何区别对待。

假如实体经济是面,货币是水,水面比例恰当,才能揉成期望的面团。水少了揉不动,水多了,面就稀了,揉不成团。目前我国的问题是水多了。

周小川不承认货币超发,认为那是计划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使用货币供应量偏小或偏大的概念。

不管用什么说法,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质上就一个意思:货币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

还记得上周,经济企稳,通胀回升,资金面偏紧,债市却意外大涨。

当时分析师解释称,经济长期下行的悲观预期主导,不少金融机构“借长买短”,因此国债现券和期货大涨。

受“借短买长”影响,短期融资成本上升,7天回购利率一度升至2.91%。债市短端融资成本和长端利率水平出现倒挂。

同时,由于利率长短倒挂,票息收益已无法弥补资金成本,投资者寄希望于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

此前已有多个分析师对上周债市的大涨和利率下行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消息人生称,利率下行并不具有持续性,反而要警惕对“借短买长”监管加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当前来看,首先宏观基本面已经企稳回升,其次在房价、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汇率压力下,目前的货币政策已失去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因此看到年底之前,其实并不具备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

而另一方面,未来监管层还有可能为打压债市“借短买长”而进一步收紧短期流动性。毕竟,一旦流动性风险暴发,做为流动性缓冲的利率债将最先被抛售。

因此,这次国债期货大跌,进一步阐述了资金紧张时,投资者加杠杆进入债市的风险。尽管央行没有直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者加息,但“资金紧张近似于加息”。

此前资金紧张已经持续超过一周,如今资金紧张已经超过了投资者之前的预期,因此债市大跌,可以说是早有预兆。

随着近两年我国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虽然各方均表示要求降息以促进经济稳定,但这大多数是在鼓吹言论想增加自保机会罢了。

在现行的实际负利率的时代,再次降息会引发整体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更会加大民众的生活成本,同样会加大货币的流通量,那时在国际的打压下将彻底失控,引来整体的性风险。

综合我国社会现状,央行以现金利率的方式加速资金回笼也是符合目前的发展情况。

敬请关注公众号“tyty06788”,第一时间品读新鲜资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