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市场出现暖色,一些待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提前开发了,又兴起新一轮投资热潮。比如,在温州,近期房市回暖,部分房企拿地热情高涨,中梁地产仅在2015年就拍得8宗地块,华鸿地产拍得5宗地块,过多地产项目的集中开发,极易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倘若市场出现波动,某个项目销售不畅,将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局。 随着市场回暖,风险因素也有所抬头,首付比不断降低,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放贷风险,银行要有所防范。有银行反映,去年以来,有些优质房地产商议价能力强,主动要求降低开发贷款的保证金比例,降低贷款担保责任,银行一方面担心丢失优质客户,一方面又怕增加后续资产质量压力。有些房地产商也开始自己从事金融业务,给买房客户拆借资金,造成本身没有购买能力的买房人,通过零首付或低首付买房,到银行办理按揭贷款,这部分贷款风险不小。 李宝长说:“来淄川打工10多年了,妻子孩子也都跟着来了这边,很希望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家人安安稳稳住在一起。”可是,几经权衡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压力较小的租赁住房。 对三、四线城市购房者而言,首先盼的就是房企进一步降低价格。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对5月1日将推行的房地产业营改增较为关注。有分析认为,营改增后将有利于三、四线城市低利润房企减负,给当地去库存提供更大降价空间。 贺涛说,农民工普遍面临进城难以落户、生活成本高等障碍,即使成为新市民,医保、社保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也难跟得上,这些都削弱了农民工主动购房的意愿。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一线城市动辄数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三、四线城市价格相对稳定,而在三、四线城市中,购房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更高。搜房天下对淄博市今年3月购房者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影响买房的诸多要素中,价格是购房者最关注的,占比达27%。除价格因素外,学区对购房者买房影响的占比为16%,购房优惠政策占比为15%。 “现在很多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在工作地买房,更多是为了子女上学和就近享受公共服务,如果不把这个环节打通,鼓励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就成了一句空话。”张大伟认为,三、四线城市应逐步探索以居住证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只要在居住地买房了,就应当享受到与本地人同等的公共服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三、四线城市普遍出现的楼市回暖行情,主要是去年一系列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这其中首付比降低的作用最明显,让很多初次购房的刚需阶层提前跨过了购房门槛。此外,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出现的快速上涨,也提高了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