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错位的房地产市场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12-03 20:28
新商业文明的四个准则 新倚天屠龙记王子文 心语星愿伴奏 信得乐n88 星辰典 刑具阴塞 修真高手在现代谢言 修真者玩转洪荒

2016-12-02    聂树斌案昭雪 聂家要求启动追责程序

大城市房价太高了吗?这取决于你问的对象是谁。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投资性需求推动的房价上涨挤压了居住性的需求,可能导致一些长远不利的结果,比如年轻人可能要住得离工作地更远,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更久,浪费大量原本可能用于创造性工作的才智。而且居住的条件也可能恶化,形成城市内部的巨大贫富差距,甚至是“隐形”的阶级分层。这或许是比城市房价高不高要重要得多的问题。

财经 热门文章

退单!违约!新房认购猛跌!楼市在颠覆?聪明的钱在撤离?  74953阅读

  

但市场起作用的前提是政府的手不要伸得太长。大城市房价涨,固然有投资和居住性需求的共同推动,但如果政府从源头限制大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同时又试图控制房价,必然导致房价暴涨。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暴涨,并不是因为需求端导致的,而是因为政府管制不当,扭曲市场运行所致。

资本寒冬下,创业者该何去何从?|「财经」V课  2016-12-02

  

居住性需求通常更关心房产价格背后的城市福利,城市福利好当然会推高房价。比如学区房,学区房并不一定表示房子本身的质量有多好,而是说附着在房子上的“教育”质量高。但居住性需求推动的房价上涨,往往会有一个限度,因为城市福利的供给相较于快速增长的需求而言,通常有一个滞后期。也就是说,类似教育医疗等服务的供给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比较困难。反过来就会影响居住性需求和房价。当然,从长期看,相对于居住性需求而言,“京沪永远涨”倒未必是言过其实。

  

如果对比2003年之后土地供应宽松和收紧的两个组别,两者的房价分化就是从2003年后出现的。如果说在土地供应宽松的城市房价与工资比一直比较稳定的话,那么就可以判断,在土地供应收紧的城市房价与工资比越来越高,就是供给方因素导致的,不是需求方因素。当然,这个判断是针对全国样本的“总体”分析,个别城市的情况要个别对待。

5G时代,中国将彻底终结美国霸权!wifi和互联网也面临消失!  26207阅读

一个中国制造的小水杯,一场关乎生命的生死救援开始了…  2016-12-03


组建取经F4 观音为何看中这几个劳改犯  2016-12-02

  


2016年度最佳旅行摄影作品,第一张就都足够惊艳世界.....    阅读/点赞 : 32429/214

第一,收入增长预期。资产之所以能升值,是因为我们预期它在长期内的价格会上涨,如果预期未来的收入会上涨,那么房租和房价未来会跟着上涨。

  

全球普遍现象是,出于对收入、就业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人持续往大城市集中。人的流入带来对于土地和住房的需求,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挣钱的机会,于是,如果不是遇到特殊的原因,住房供给一定会对需求起反应。但在中国,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上土地供应是政府控制的,结果,人口流入的东部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受到了严格的土地供应管制,而人口流出的中西部地区却土地供应充足。这个土地供应政策的转向出现在2003年,之后中西部在全国的土地供应中所占份额是在上升的。


  

2016-12-03    三星漫漫突围路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