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收紧,供给缺口难现 从进口焦煤和国产焦煤的价差来看,进口利润不佳,特别是2016年7月之后,进口焦煤和国产焦煤的价格持续倒挂。依照正常逻辑,价差大幅倒挂,进口量将逐步缩小。然而,实际情况是进口量扩大。 进口焦煤主要是刚性长协货源 如果一个行业的生产存在产能瓶颈,那么该行业的超额利润能够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并且远超产业链中其他生产环节。从焦炭市场的情况看,2016年焦化厂利润虽然改善,但并没有处在行业的利润高端。特别是10月之后,随着焦煤价格的上行,焦化厂利润受到挤压,炼焦利润不升反降。
焦化厂产能足以满足需求还有一个证明:在2016年4季度的补库过程中,钢厂和焦化厂的焦炭库存都在上升,而非下降。 2016年9—11月,全国范围内单月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227万吨、220万吨和220万吨,产量并未下降,钢厂对焦炭的需求量稳定。
与上述观点不同,我们认为,焦化厂产能在最近几年虽然有退出现象,但其还未遭遇到产能瓶颈。产量上,2016年1—11月,全国焦炭累计产量为4.1亿吨,累计同比下降0.2%。与此同时,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加1.1%。焦炭产量增速和粗钢产量增速差距不大,说明焦炭的供给可以满足钢厂的需求。
价格上,2016年11月,一线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2%,二线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89%,三线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4%。 与之不同,我们认为,炼焦煤储量不足是结构性问题,而非总量问题,在炼焦煤总量上,不存在产能瓶颈。如果炼焦煤总量存在瓶颈,那么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即使价格上涨,钢厂、焦化厂的炼焦煤库存也无法补充充足。因为从煤炭的开采过程来看,从建设到投产需要2—3年时间,产能不足的问题很难通过1—2个月价格的上行解决掉。 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叠加利润改善,钢厂对优质主焦煤的需求量增加,而国内进口量增加打破了国外焦煤市场原有的平衡,促使进口价格和进口量同向上升。此外,国内的进口焦煤绝大部分是刚性长协货源,而非基于内外价差的贸易货源。如果是贸易进口为主,那么在内外价差倒挂的情况下,进口量将减少。
2016年1—11月,全国炼焦煤累计进口5337万吨,累计同比增加23.6%。分月份来看,8月、9月、10月、11月的日均炼焦煤进口量分别为20.84万吨、18.51万吨、16.64万吨和15.83万吨。相比2015年同期,单月进口量分别上升57.9%、42.1%、69.2%和16.6%,进口量增加较为明显。
基建投资存在两个变量 2016年基建发力,1—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452548亿元,累计同比增加21%,较2015年1—11月的4.7%大幅改观,创2013年以来基建投资的新高。2016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38547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8.3%。部分观点认为,2017年基建投资依然向好,主要是对2016年的线性外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华北钢厂反馈的情况同样支持钢厂焦炭库存上升的观点。至2016年12月中旬,我们调研的华北钢厂的焦炭库存可用天数普遍超过10天。钢厂库存增加,继续补库意愿减弱,这是2016年12月末焦化厂调降焦炭价格的主要原因。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销售面积增加,但开发商拿地意愿较弱,新开工面积未明显提升。2016年1—11月,新开工面积为151303.48万平方米,累计同比仅增加7.6%。市场之前预期的新开工面积滞后销售面积6个月开始拐头向上的情况并没有发生。2016年11月,100个大中城市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增长率为-15.53%,开发商拿地意愿不增反降,说明2016年的销售利好未能激发起开发商的拿地热情。 图为焦化厂新增产能 图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焦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连续数年低位增长,即使是在2016年行业利润大幅改善的情况下,1—11月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增速也仅有6.2%,并未出现受利润刺激焦化厂重开产能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