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方体空间(Atelier Fronti)主持建筑师王昀的“2.363平方米极限住宅”让很多人惊异于人类居住空间的极限,也让极小户型住宅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金地集团和景瑞地产也在极小户型市场做出尝试。金地推出的“极公寓”分为18平方米LOFT及26平方米平层两种户型,其客群定位是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以18平方米的户型为例,大容量的收纳空间及卧室的投影设备用以满足年轻人的储物及娱乐需求。 2016年4月,景瑞旗下的酒店式公寓“景瑞@way遇道”在上海宝山区开盘,推出20平方米、4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公寓以年轻人生活观、社交观为导向,定制化解决住宅问题,以期满足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极小户型的局限与未来 关于极小户型的设计及住宅开发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极小住宅至今仍未在市场上得到普遍推广。看似颇有市场需求的极小住宅为何没有“火起来”?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这是因为极小户型在居住功能上有很大的限制,并且无法为房企带来可观的收益。 “极小户型对于单身群体来说可以过渡一下,但不可能长期居住。三口之家的居住需求至少要达到60平方米。极小户型最终会成为租赁型公寓,而非出售型公寓。从这个角度看,现金流的速度远远低于房企的预期,很多房企并不会去尝试此类物业的开发。”严跃进说道。 此外,设计规范的缺失也让极小户型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 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批准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一居室(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零居室(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卫生间)使用面积不低于22平方米。这一规范虽未列入“强制性条文”,但在过去,即便是鼓励做小户型,但一般企业推出的公寓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由于并无相关设计规范,所以极小户型属于房企自己琢磨的、基于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供应模式。”严跃进说。 至于极小户型的前景,严跃进认为,极小户型总体上有市场需求,但主要局限在目前一二线热点城市。另外,房企也不会将极小户型作为经营重心,“从企业目前户型开发的倾向看,更偏好做大户型。” 而杨大正也告诉记者,从效益来看,极小户型总价低,市场接受度高,但是利润也相对较低。 由此看来,期望通过极小户型来满足大批年轻人的居住需求,似乎暂时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