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减肥”仍需努力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2-23 12:26
波霸钓手 tokyo hot n0243 tokyo hot n0458 tokyo hot n0459 tokyo hot n0494 tokyo hot n0616 tokyo hot n0635 tokyo hot n0642 tokyo hot n0649 tokyo hot n0698 tokyo hot n0714

  如果以2016年上半年月均销售速度算,杭州市区商品住宅库存消化时间仅需5个月,酒店式公寓虽属商业地产,但因其类住宅属性也颇受市场青睐,消化周期在11个月左右。但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两种商业地产类型——写字楼和商铺,其中写字楼库存消化需38个月、商铺库存消化需39个月,均超过3年。

  商业地产去库存难言轻松。好消息是,去年年底以来,在各种利好推动下,杭州商业地产库存正在持续减少。而即将召开的G20杭州峰会,有助于让杭州更有效地对接全球优质资源,这或将有助于杭州商业地产去库存。

  虽有回暖迹象

  但形势依旧严峻

  上半年,杭州土地市场总体处于炎夏,有一类性质的土地出让却不温不火——当涉宅用地平均溢价率57.3%时,商业用地的平均溢价率仅4.3%,基本无溢价。

  据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统计,上半年,杭州市区商地成交28宗,总出让面积48.3万平方米,可建面积127.7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53.8亿元,楼面均价4212元/平方米。最高楼面价为湖滨南山项目,成交楼面价31511元/平方米;最低为余杭区南苑街道商地,成交楼面价仅203元/平方米。

  出让遇冷,是开发商“用钱投票”的结果,也客观反映出杭州商业地产正面临着供过于求的现实:在上半年市区新建商品房库存中,写字楼占比14.4%、商铺占17.4%;而在成交量上,写字楼只占总量的3.2%、商铺占3.7%。

  不过从成交量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商业地产已显现回暖迹象。2016年上半年杭州全市商业地产共成交2.3万套、173.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33.5%、110.8%,为2014年以来首次半年度范围内呈现“供不应求”,面积供求比为0.93。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市已取得预售证的商业地产可售库存为893.18万平方米,按照近12个月杭州全市商业地产的月均成交面积计算,去化周期为36.7个月,已经较去年同期减少19.9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统计有值得商榷之处。有些写字楼、商铺的“库存”,是开发商在领取预售证后并不打算出售,而是自持租赁的物业。“这是个动态的数据,可能一开始开发商想出售,但后来出租了,反之亦不少。”省建设厅房地产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区分统计难度不小。

  无论如何,虽然近几个月杭州商业地产库存持续减少、其中还存在开发商自持部分,但去化周期仍远远超出一般认为的12至24个月的合理区间,未来去化形势依旧严峻。

  整体还算健康

  区域性供过于求

  位于杭州拱墅区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杭州新天地,规划用地800余亩,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及酒店式公寓等,要打造成为杭州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负责销售的张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销售最好的是酒店式公寓,而在写字楼方面,项目内有9幢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独幢写字楼,目前去化3幢;还有户型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至2400平方米不等的甲级写字楼,一共3000套,目前去化近700套,仅占四分之一。但即使如此,今年5月住建部到我省调研商业地产去库存课题时,此项目仍被作为典型。

  据地产研究机构世邦魏理仕统计,截至6月底,杭州优质写字楼的总存量已过336万平方米,“还有大量在建、未建的写字楼。”该机构杭州董事总经理马英枢告诉记者,“不过杭州写字楼市场在二线城市中已算健康,只是局部暂时性过剩。”

  “过剩主要在城市扩张后的新区、新城中,大量商业地块出让,大量写字楼进入市场,但因为这些地方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人口导入不足,加上交通、商业、居住配套等的不齐全,就很容易造成区域性写字楼供过于求。”马英枢分析说。比如在下沙金沙湖板块,目前写字楼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但是,在市中心、钱江新城等新兴办公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库存去化情况就较好。

  与住宅、类住宅不同,写字楼不适合短线炒作,由于流动性差,市场上写字楼二手交易很少。此外,写字楼户型面积较大,资金门槛、交易成本均高出住宅。所以,写字楼的投资客很少。写字楼最重要的客户还是企业这个“刚需”,而这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及对未来业务扩张的判断,取决于经济大势。

  “写字楼市场历经波折后出现曙光,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马英枢谨慎乐观判断下半年形势。上半年,在楼市整体放量大背景下,在“营改增”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销项税的利好作用下,在信贷环境宽松企业手头有钱的情况下,写字楼需求被激发出来——杭州主城区写字楼新增供应8.8万平方米,成交总面积为23.5万平方米,六个月完成去年全年总量的四分之三,总销售金额同比增加54%。大宗交易频出,如农业银行购买钱江新城的万银双子中心整栋办公楼;新浙控股斥资2.8亿元购买了绿地中央广场七层……随着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商业地产很可能将对接全球优质资源,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进驻,从而给杭州写字楼去库存注入新动能。

  面临严重去化问题的还有商铺。一方面在供给上,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需求不足,很多实体商业越来越缺乏生命力,市场饱和、商品同质化、人工成本、场地租赁成本上升、电商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等因素,导致传统零售业步入一个漫长的下降通道,招商难已经持续很多年。好在商铺是一种纯投资产品,购买者都是投资客,而使用者如品牌和商户基本不会自己购买。“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其市场表现完全取决于不动产市场的投资氛围。”马英枢说,今年住宅市场火爆,商铺表现也比去年有所提升。但是分化较为明显,与商铺在所在区域、自身定位等有关。

  酒店公寓热销

  “商改住”推动自救

  相较于库存高企的写字楼和商铺,杭州的酒店式公寓却表现不错,库存消化周期在11个月左右。

  今年上半年,“商改住”政策利好不断。先是国家层面6月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7月初,在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中,针对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又提出“对空置待售的非住宅商品房,允许房地产企业实行整体用途转换,涉及土地用途改变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整体用途转换,将更有助商业地产去库存。

  杭州一些开发商已先行一步,把原先定位为写字楼的物业改头换面,转而以酒店式公寓对外销售。以江滨澜廷为例,本来是以写字楼形式对外出售。经历长达近4年“消沉”后,今年6月16日,该项目“脱胎换骨”变更为酒店式公寓,6月26日,首开164套含装修LOFT酒店式公寓房源当天售罄。类似的例子还有同位于滨江区的金铂湾项目,该楼盘前身为中月创智中心大厦,也是由写字楼改为酒店式公寓。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