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公开宣判:30人非法获取信息6600多万条》编辑 郭晓伟) 由于相互都不认识,所以交易就在QQ群里进行。通过QQ信息,告诉买家支付宝或者财富宝账号,买家打款之后,卖家通过QQ在线文件或者邮箱给对方发送资料。这样,这些被告人在网上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利益链条,互相买卖的轨迹纵横交错。在网下,他们由于大都从事房产销售、贷款、网络推广等工作,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因此也会和同行业的人进行交换、买卖,形成了一条线上线下的产业链。 在本案中,有12名被告人没有贩卖、转让行为,只是通过购买获取了4万到64万条不等的个人信息,全部被判处缓刑,并处罚金。被告人温某是一家二手房中介的店长,为了争夺客源,他花了700元购买了4万多条信息,也是该案中购买数量最少的人。 12人因购买信息获罪 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了新房,装修公司电话接踵而至;刚买新车,就有人来推销保险。除了被骚扰,更让公众担忧的,是其背后的个人信息安全,4月14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30名被告人进行了公开宣判,从2013年到2016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共购买、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高达6600多万条。
堵住信息泄露源头 严把采集输出关 个人信息精准 身份不同价格有别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量刑标准难确定 浙江破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逾7亿条信息泄露 QQ空间吴如巧认为,个人信息从环节上来看,主要分为采集源头和输出出口,在立法细则上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实情,出台相应细则,如果出现泄露,要严厉追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案中这些被告人掌握的都是成套的信息表格,比如楼盘来访登记信息,机动车登记信息,银行存款信息,子女上学信息等,不但准确度高,而且还实行精准买卖。
正是因为销售行业对信息需求的这种特性,员工不仅自己购买个人信息,公司管理者也会明示或者暗示他们购买,费用还会以各种名目报销。而有的公司管理者甚至公开购买信息直接发给员工使用。 3人贩卖430多万条信息 获刑最重 刘天柱说,15名被告人主要交易的信息,都是一些他们楼盘的来访客人登记信息,他们交换的大部分,主要方向是内部之间,就是同事和同事之间,还有这个楼盘和其它楼盘之间这样一个交换。 据了解,这些一手信息在行业内被称为“低骚扰”信息,对于销售行业价值更大,但对于被泄露者来说,存在的风险也更高。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天柱认为,因为鲁某和陈某他们也是信息的提供者,他们同样从事着跟李某一样的工作,只是说现在鲁某和陈某他们两人所贩卖信息情况没有李某数量这么庞大。 相关新闻
刘天柱介绍,现在房地产企业当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包括从公司高层到一般的销售人员,为自己房屋销售,可能会通过一些非法途径收集这些公民的信息,然后打100个电话可能有一个电话成功,那么就能获利了。 法治纵贯线在这起案件中,多名被告人都表示,在销售行业,几乎都要靠买卖个人信息开展业务。 据被告人李某交代,他获得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加入多个以“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QQ群,从中购买、交换商品房购买者和来访者的登记信息。
但刘天柱介绍,在司法审判中,“情节严重”和“情节非常严重”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在这起案件中,有一些被告人出于商业目的购买了少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人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法律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多渠道买卖个人信息 链条庞大 而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从网上购买的二手信息,还有一些是从房产公司那里获取的一手信息。 房产业信息泄露严重 重庆宣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央视新闻客户端 QQ2017-04-23 1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