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楼市去杠杆,何言金融去杠杆, 中国房地产的命门在这里:最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5-25 11:35
埃冰斯幻觉 重生之再嫁前夫 3d领袖吧 大明新时代 飞鱼链vpn 科力普商城 bvt云购 下课后的契约

没有楼市去杠杆,何言金融去杠杆, 中国房地产的命门在这里:最深刻最聪明的解读

  没有楼市去杠杆,何言金融去杠杆,

  土地出让收入创年内新高,真相是什么?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4月财政数据,收入同比7.8%,前值12.2%,支出同比3.8%,前值21.0%,总的来看,收入小幅回落,支出却进行了大幅调整,显示从第二季度开始,财政政策开始收紧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迎来年内高点。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32.7%,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36.9%,较前值分别回升5.2和6.5百分点,增速创下本轮地产周期的新高。

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5个城市发布了各种调控政策160多次。在楼市进入“五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卖、限商)时代,为何土地收入会创新高?

首先,热点城市土地供给加大刺激了市场。4月,住建部首次明确按房地产去库存周期定土地调控目标,指出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于是乎,北京、深圳、南京等热点城市调整了供地计划,并陆续扩大供给。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土地市场报告显示,今年4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方面,共成交土地56 宗,成交土地面积302 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4%,同比增加852%。

同时,由于一线城市去年同期成交11宗土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出让金总额较低,今年则显著加大了成交价较高的住宅用地的供应力度,使得一线城市4月份土地出让金达到687亿元,同比增加11331%。

资料图

其次,热点城市楼市调控后的溢出效应显现,热点城市周边及三四线去库存给力,房企投资热情高涨,补库热情高。从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4月库存数据67469平米,库存数据跌到最近18个月的最低值。

资料图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3%,增速比1-3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创25个月新高。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7年四月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情况:土地成交均价2664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62%,环比上涨13%。其中,北京土地出让金规模近450亿,稳居300城榜首。

土地出让收入大增,背后推手是什么?

从宏观上看,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87281亿,土地出让金和11种相关税收65599亿,地价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商品房销售额达84.2%,超8成,历史平均为61.7%;从中观上看,2015年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占房价的6成左右;从微观上来,2015年政府所得也大约占房价的6成左右。

资料图

从1999到2015年,国有土地使用出让金收入增长63.3倍。1999年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提升,1999年为514亿元,2001年即达1296亿元,到2014年已经达到4.26万亿,2015年虽降至3.25万亿,但复合增长率仍然达29.6%,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比例从9.2%增加至39.2%。

土地财政由来已久,尤其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弱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出于稳增长、追求政绩、财政压力等因素考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大。

图:土地价格与房价相关性情况

那么,土地收入高涨的结果是什么?

理所当然,土地出让价格越高,房企拿地成本越高,未来成本分摊到销售端的房价自然水涨船高。除非,政府要刺破“泡沫”,但目前情况来看,政府不是要刺“泡沫”,而是稳住市场,防止大涨大跌,因为泡沫一旦破灭,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几乎在劫难逃。

结尾处,玄女不得不插一句,现在都在谈金融去杠杆,目前的节奏和楼市一样,也是边调边看。但金融高杠杆的很大部分是和房地产紧密相关的,没有楼市去杠杆,何言金融去杠杆,金融去杠杆,首当其冲地还是楼市。凤凰数据观 鱼玄机

  中国房地产的命门在这里:最深刻最聪明的解读

  赵燕菁

  这是我们见过的关于土地财政论述中最清晰的和最聪明的,而且这位体制内的聪明官员还开出了药方,我们认为是最靠谱的药方,这文章事实上论述了,房地产不可能出现大跌,只能在最后的疯狂之后,慢慢通过长期的滞涨,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慢慢将积压在房子里的资金缓缓流出去,然后等待财产税和直接税慢慢能够接手土地财政。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冷和政府地块出售困难的现状,我们认为这是当前的土地财政模式正在转型所致。(BWC中文编者注)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这一独特的制度,使得土地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巨大且不断增值的信用来源。不同于西方国家抵押税收发行市政债券的做法,中国土地收益的本质,就是通过出售土 地未来的增值(70年),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次性投资融资。

  改革就是一系列选择。但真正改变历史的选 择,当时并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财政”就是如此。从诞生到形成,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设 计,甚至“土地财政”这一名词,也是后来才想 出来的。但正是这个来路不清、没人负责甚至 没有严格定义的“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成为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的根源。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