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及经济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零售品牌开始进行复合化运营,其中既有差异化的需要,也是一种消费互动及提升,通过对Lifestyle相关产品的尽可能覆盖,来形成销售闭环,这种被MUJI已经证明成功的模式,如今正在得到更多品牌的认可。 无论跨界也好,融合也罢,体现的都是一种思路,就是商业地产不仅要满足需求,还要引导与开发需求,通过对关联消费的唤起,可以形成新的消费逻辑。当然,跨界与融合,也需要非常专业的运作,一方面跨界其实是有内在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最近在某个急着“跨界”的服装店,喝了一杯足以让人对生活都悲观的咖啡后,我觉得,跨界与融合,不仅是理念与文化的交织,在技术上也要做好准备才行。 七、战略与创新。 前面所分享的大多还属于技术层面,最后说的这点可能是更高层面的。 第一个是战略。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可能从拿地到定位阶段,就已经决定了。要做什么,怎么做,投入多少,对盈利的期望值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战略层面的东西。2015年我们看了很多有问题的商业,从技术层面反溯,会发现其实隐患在前期就已经埋下了。是社区商业还是区域商业,是定位家庭消费还是潮流时尚,是持有还是销售,这些没搞清楚就仓促上马。后期的所谓技术问题,都是前期战略不清晰的投射而已。以前说起战略,感觉很空很大,那是因为战略的制定本身可能就有问题,或者缺乏执行落地的能力。实际上,一个真正的成功的商业地产,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未来,不懂战略、缺乏高度的商业地产招商与运营只能沦为新的技术民工。 第二个,是创新。我常和我的团队讲,我经常会焦虑,这个焦虑不是因为经验不够,而是因为市场更新太快。所谓的经验,可能很快就被新的东西替代了。这几年,改变商业地产玩法的,其实并不全是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提升,带来的消费理念的快速更新。这时候抱着那些传统的所谓“经验”固步自封,会很快被淘汰。 现在还常有一些所谓资深的商业人士说,这个地方只能做这个,只能做那个,一层只能是零售,二层只能是餐饮,三层我们做亲子吧。并不是这样不行,但如果每个项目都这么想,还有什么提升空间?未来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很多时候,不是需求不存在,只是看不到,看不懂。 另一个层面,创新要贴合市场需求,乱开脑洞和不切实际的创新只会适得其反。同时最重要的是,创新一定要能落地,要有商户和财务的支撑。 (来源:天华迈卓)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搜铺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采编中心:0571-87015503-809,邮箱:zhousongping@soup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