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2015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央行累计至今已经有六次降息五次降准,此外,央行在年底发行2015版新版人民币、宣布推动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等措施,意味着新一轮中国式量化宽松来临。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待本轮市场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释放完毕之时,下一轮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也就来临了。笔者认为,央行“双降”、930新政降首套首付之后,本轮楼市量价齐升最多持续到2016年第一季度,也就是说,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将导致楼市需求在2015年下半年大量透支,楼市在下半年疯狂后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上半年上述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楼市将呈现供求博弈的特征,“量跌价稳”将是整体上半年趋势,但是,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在成交量出现下滑的市场背景下,个案价格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下调,尤其是本轮楼市上涨幅度较大中高端楼盘极有可能率先降价。届时,如果企业没有在今年上半年做到“未雨绸缪”,那么,房企就有可能会因此陷入被动推盘的局面,企业的资金面也会因此遇到问题。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楼市投资、销售等数据表现开始好转但投资数据仍然较低迷?当前宏观经济触底的基本面背景下,预计2016年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特征? 2016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如何?笔者逐一进行解读。 理由之六:对于半数二线城市、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讲,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是楼市基本“国情”,这也决定了未来楼市仍然会面临阶段性调整的市场压力 笔者认为,2015年以来土地市场高溢价、“地王”现象确实在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回暖的市场背景下出现,如果2015年市场成交量刚刚反弹就导致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疯狂拿地,如果这样的“地王”的拿地成为常态,那么,市场可能很快将走向另外一个方向:疯狂之后的市场调整期。 正是由于上述政策背景的变化,对于楼市来讲,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上述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楼市,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多轮救市政策刺激之下马上会出现一波入市的行情。从二季度以来市场表现来看,在多轮救市政策刺激之下、在各地规划政策利好频出的市场背景下,开发商积极推盘、冲刺销售业绩指标,积极推动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此时,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迎来了市场反弹。 因此,对于房企来讲,首先应积极调整推盘节奏,把控好2016年上半年最后的跑量“窗口期”,不要恋战市场(期待买涨不买跌一直持续),增加上半年销售业绩在全年的比例,要未雨绸缪,增加现金储备,提前做好2016年市场应对策略,防止市场环境在2016年下半年甚至2016年第一季度之后出现变化而导致企业被动推盘的局面。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环境今非昔比,如今,楼市供求基本面已经基本平衡,短期内来看,楼市仍然面临去库存的问题,即使有限购取消、降准降息等“救市”政策,也改变不了中国楼市“去库存”的基本现实。2015年下半年三次“双降”和首套降首付之后,虽然市场成交量价在“金九十银”有所表现,年底也出现翘尾行情,总体上促使上述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楼市出现繁荣景象,但是,这繁荣的背后是“救市”政策不断刺激不断透支楼市需求的结果,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者楼市危机。而这场危机极有可能在2016年年二季度以后爆发,届时,楼市将陷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具体来讲,有以下六大理由: 理由之三:美元首次加息之后,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全球资产配置方向转向美元资产或房产,中国楼市被美元“做空” 同时,从2015年楼市表现来看,多轮“救市”措施出台后,尤其是“330新政”之后的二季度,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好转,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也开始转正,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但是同时,从投资增速来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增速继续小幅回落,房企投资意愿继续回落。 理由之五:楼市“救市”政策越频发,反而说明当前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楼市面临的问题越多,未来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从投资增速来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增速继续小幅回落,房企投资意愿继续回落,这也反映出楼市下半场的市场背景下,楼市需求不足导致房企投资动力不足,2015年楼市基本面复苏好转的“大年”不可持续。 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经济增速创25年新低。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四季度经济增速为全年最低。这说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阶段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此外,2015年9月30日,央行住建部发布930新政,政策主导降首套首付至2.5成与提高公积金贷款的使用效率,金九银十毫无悬念地出现,至2015年年底,在开发商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影响下,上述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再次出现楼市“大年”。 无论何种形式以何种方式让土地市场出现“高溢价”、“地王”现象,笔者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仍然还在复苏的市场背景下,土地市场出现“高溢价”、“地王”不是一件好事情。土地市场“高溢价”、“地王”是魔鬼,如果当前土地市场正在酝酿2009-2010年、2013年土地市场复苏的行情,这极有可能是市场走向出现偏差,这或将导致楼市调控政策由当前的“救市”为主的时期转为再度收紧,市场也将再度陷入低迷。 事实上,从短期内来看,当前楼市仍然是调整期,市场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变,“去库存”仍然为市场主旋律,这个基调并不会因为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成交量回升而明显改变;此外,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需求被透支,待市场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释放完毕之时,下一轮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也就来临了。笔者认为, 2016年二季度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届时,楼市仍然有较严重的去库存问题。 同策咨询研究部结果显示,2010年左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户均套数已经达到1.0套,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家庭户均套数达到1.0,也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已基本平衡,楼市开始进入下半场,未来楼市增量房增速将递减,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这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特征来讲,就会体现出增速较为平稳、需求更加差异化的市场特征。 笔者不否认接下来楼市的上述变化趋势,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眼下的楼市乐观行情,在2015年“金九十银”及楼市年底翘尾之后楼市怎么样?2016年以后的房地产市场怎么样?这才是当前经济触底阶段应该关心的话题。 此外,在美国经济基本面复苏好转的背景下,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而中国经济环境仍然处于低迷阶段,2015-2016年的中国货币政策不得不通过量化宽松对冲美元的加息。这对于中国楼市来讲,确实是短期内的利好,市场需求也会借机集中释放,但是,短期内的需求的集中释放势必会留下更多的后遗症,也就是后期经济再度触底低迷,楼市再度回到的调整期。因此,在美元加息周期已经来临的市场背景下,中国楼市已经不再被看好,在本轮需求集中释放之后,楼市的调整期即将来临。 从楼市大趋势来看,当前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供求基本面来看已基本平衡,市场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2015年由于多轮“救市”政策导致楼市基本面复苏好转的“大年”不可持续。 从市场价格预期来看,上述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价格在“金九十银”已经坚挺,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及市场基本面良好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合肥、南京、苏州、南昌等城市)来讲,接下来几个月仍然会出现涨价的现象。 201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大部分城市限购政策取消、“央四条”出台限贷政策也松动、330新政出台、各地方政府也在发布“救市”措施、央行已经累计六次降息五次降准,货币政策宽松与楼市相关的各种政策层面的利好纷沓而至,但是,这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并不代表未来楼市基本面会一直持续回升,不代表未来问题会越来越少。笔者认为,楼市“救市”政策越频发,反而说明当前经济形势依赖楼市越严重,中国未来的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楼市面临的问题越多,未来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2015年 “330新政”以来,大中城市(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价的回升主要是过去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以及由于需求的集中释放而带来的市场需求的透支,如果房企据此以为未来楼市一直会保持这样的量价走势,那其实就是对于市场的误判,就极有可能在未来市场出现变化之时陷入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