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楼市体检(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12-20 11:47
www.tc58.net whyewang woaidazhe xiao77论坛z xingfuwuyue xioanei xk837 xzpx3.ceat.edu.cn y227411 ymjihe yy226影城

上述浙江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为确保此次联合检查取得成效,要求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把廉洁执法放到首要位置,严格执行纪律,杜绝“关系案”“人情案”,把每个案件办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铁案。

昌平法院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纠纷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卖方欲提高房价而拒绝履行合同, “坐地涨价”,或者卖方故意拖延、不及时配合买方办理相关手续,导致买方不能按期批贷,进而无法履行合同。该工作人员还分析指出,按照交易惯例,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合同价款的20%,当房价上涨幅度过快时,违约成本便会低于房价上涨带来的利益,卖方会选择违约或者阻碍合同继续履行,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2016年有媒体报道披露了深圳的一个案例,某连锁中介机构的门店经理连同几名同事,利用信息优势买下高性价比房源,持有一段时间后再转手卖出;当单人资金不够用时,还会与同行联手操作,或找亲友凑钱入市。报道还指出,为了遏制这一现象,银行甚至出台了针对中介群体的措施,收紧面向这一群体的房贷政策,中介买房首付一律四成,配偶一方为中介者按此执行,而此前通常是三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11月14日,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执法局发出紧急通知,称“此次交叉联合检查规格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切实巩固好今年来房地产及其中介市场执法检查成果,确保关键时候不出纰漏,不掉链子”。

在2016年检查开启之前,两部委发出的相关通知中提到了8项重点检查内容,将其与今年检查过程中的9项重点内容对比,会发现其中既有与去年完全一致的地方,也有细化和增补,“未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等内容不再作为今年的重点,“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等检查内容被增补提出。


如此“力度”令一些被检查主体感受颇深,“南京是楼市热点城市,各种调控政策层出不穷,我们一直生活在高压管控的日子里,不过这一次的整治活动势头更猛烈、方案更细化、措施更得力。”南京一位房产中介主管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交叉检查”是首次祭出的“杀手锏”,杜绝了原来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主管部门和执法队伍与所在地的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可能存在的各种勾结行为,“就像公安和纪委异地交叉办案一样,这样的‘换防查岗’十分有效,很大程度上屏蔽了‘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上的纷扰和干涉,减少包庇违规行为,避免检查受到不必要的影响或干预,使得楼市整治工作更有效、更到位。”

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也是一种常见的价格违规行为。

这场贯穿11月的“楼市体检”直指捂盘惜售、炒卖房号等市场乱象,而其之所以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史无前例”,除了针对15座热点城市首次祭出“交叉检查”的方式外,另一个原因便是力度空前,有接受检查的主体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此次检查“查得非常细、非常严、非常实”。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胡巍 刘照普 李永华 | 北京、南京、合肥、长沙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11月的检查过后,在国家发改委官网上曝光了26个典型案例,涉及七大类型。未明码标价和明码标价信息不全两大类型各有7个典型案例,明显多于其他5种类型。比如南京一处楼盘被指明码标价信息不全,包括未标示商品房的户型、层高、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比率以及前期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而此类信息,经常成为购房者维权时与开发商的争议点。



2017年是房地产市场集中调整的一年。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246次,11月单月30天时间,合计有28个省市与部门发布了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36次,其中有多个城市是首次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9期)

>>规范价格行为成楼市调控重要手段

>>检查价格行为的意义不局限在房价本身

>>查什么?剑指9项内容

楼市体检力度空前

此次楼市体检的力度不仅仅体现在交叉检查上,《通知》明确指出:“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可采取抽查方式开展检查,也可以对部分区域在售楼盘、门店摸底、暗访,对发现违法线索的单位进行检查。”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