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宋亮华:应在财政金融综合平衡中引入国债房地产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8-03 11:38
scanner 5000l 最不要脸的女人图片 star-364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草 东莞桑拿实录对话超清晰 神崎美树 天佑阿哲大战 湖南张丽快播 新巴黎最新地址 动漫美女被触手 天龙之寻道

  新浪财经编者按:

  近日,央行和财政部掀起了一场“金融与财政”的大讨论。新浪财经借此发起征文:我为央妈和财政爸来劝架。诚邀各位专家、学者、机构一起共同探索解决之道,寻找化解分歧的出路。以下为新浪财经独家获权刊登,以飨读者,谢绝转载。(欢迎发文到yongle1@staff.sina.com.cn)

  作者 / 宋亮华(作者为招商银行高级经济师)

  核心观点:

  除了四万亿大刺激外,外汇占款规模增长是货币超发的根本性原因。

  在货币因素和货币总量因素之外,鉴于国债和房地产在财政金融体系中的属性、地位和作用特殊,在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搭配和平衡中引入这两个变量,可作为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或社会资产负债表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

  要点:

  一、财政与金融关系协调:需重点解决外汇收支长期失衡问题

  1.广义货币增速下降但结构仍有待优化。

  2.强化金融监管应平衡好金融内部关系。

  3.前期投资膨胀在逐渐消化但仍有惯性翘尾的影响。

  4.房地产价格得到初步控制但土地财政问题仍有待求解。

  5.财政性存款在增长但政府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

  6.财政和金融机构分家后客观上仍存在紧密联系。

  二、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违背常识:用财政金融综合平衡解决问题

  1.应逐渐减少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规模。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违背国际金融常识,特别了一方面高成本吸引境外投资,另一方面低收益投资美国国债,且后者的规模超过前者规模,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此现象相当不正常。

  2.关注和相机降低存款准备金。

  3.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派生的货币。

  4.促使M2低速增长和结构优化成常态。

  5.维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韧性。

  6.持续消化银行不良资产。

  7.管控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规模。

  8.缓解房地产市场租售不协调问题。

  9.促进大规模内需消费和城市化跟上工业化进程。

  10.缓解房地产市场租售不协调问题。

  三、理论分析:财政与金融被称“夫妻”、“兄弟”、“连体婴”

  1.学术上:有学者将财政学与金融学比喻成“夫妻关系”,也有称为“兄弟关系”,也有比喻成“连体婴儿”,总之两个学问很难以“分家”。

  2.实务上:二者的职能和目标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有效率和质量的经济增长等方面有诸多重合之处。当国家经济金融处于特殊时期或遭遇冲击时,短期内两者的目标可以完全一致。

  3.建国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

  财政和信贷(金融)的综合平衡最早由主管国家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提出。他认为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四、新视野:应在财政金融综合平衡中引入国债和房地产

  《当代财政和金融关系平衡与政策协调刍探》

  一、财政与金融关系协调:需重点解决外汇收支长期失衡问题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矛盾或关系较多,其中一些涉及财政与金融关系协调。当前,“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开始深入关注金融安全问题,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并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降低国企杠杆等作为重要措施。除了需要重点解决外汇收支长期失衡问题外,以下问题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

  1、广义货币增速下降但结构仍有待优化。我国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然而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比美联储还大,人民币M1、M2规模与超出美元很多。降低金融部门杠杆、央行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需要深入研究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否则会出现政策不对路和政策之间不协调的新问题,且新出现的问题比致力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悖论。

  我国政府部门的债务率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不低,国有企业债务率更是高达65%。政府、实体部门特别是国企、房地产部门债务规模得到控制,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提升,有利于优化金融部门杠杆结构。通过强监管迅速降低金融部门杠杆并不是惟一政策选项,也非解决当下货币难题的惟一钥匙。

  2、强化金融监管应平衡好金融内部关系。通过治理证券交易杠杆、表外业务或影子金融、同业交易和地方融资平台,金融市场交易性杠杆的降低初见成效。金融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血液和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的本质是杠杆经营(如理论上银行杠杆可达12.5倍),维持合适的杠杆是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金融行业内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面降低所有金融行为的杠杆,可能影响到金融的内部平衡,并外溢于广义货币增速、社会流动性结构和市场价格走势。金融内部平衡主要矛盾在协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关系,处理这一两难命题可借鉴德国、日本经验,优先发展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

  3.前期投资膨胀在逐渐消化但仍有惯性翘尾的影响。2009年后,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外溢效应,我国分三年投放四万亿元高能货币刺激经济增长,主要用于投资国有企业,并引致社会配套投放,经过金融体系的货币乘数创造活动,加之连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长而被动投放基础人民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步快速增长,广义货币已约为实体经济的200%,社会流动性日益积累并呈泛滥之势,先后轮流集中流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

  这导致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先后出现较大波动,金融乱象和风险个案频发。应对这一投资泡沫的翘尾影响,对财政金融综合施策提出了新课题。

  4、房地产价格得到初步控制但土地财政问题仍有待求解。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房地产交易税等归地方支配,地方在垄断土地供应中有充分的动力任由地价和房价上涨,并在房地产价格调控中普遍采取短期行为、相机抉择,短期和长期成效都难以为继。

  大陆是一个体量庞大且特别复杂的经济体,其特有的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地方财政和货币金融等密切相关,并衍生出土地财政金融化和金融信用土地化这一对复杂的矛盾体。对房地产价格过去的长期单边波动,不宜采用粗暴或休克疗法式的调控方法,这对财政金融政策微妙关系的平衡提出了挑战。

  5、财政性存款在增长但政府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国债与地方显性、隐性债务规模仍在上升,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财政性存款余额也同步增长;国企在负债规模和杠杆率上升的同时,银行存款与委托理财规模也在增长。此外,巨额的外汇储备与不断增长的外汇债务并存。如何解决政府与国企资金预算软约束和部门既得利益的问题,对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也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总体上,财政内部平衡问题焦点在弱化对广义土地财政的依赖与压缩行政开支,加大政府服务外包力度,梳理目前庞大、臃肿的行政事业机构体系,有步骤地缩小其规模。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