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宋亮华:应在财政金融综合平衡中引入国债房地产(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8-03 11:38
scanner 5000l 最不要脸的女人图片 star-364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草 东莞桑拿实录对话超清晰 神崎美树 天佑阿哲大战 湖南张丽快播 新巴黎最新地址 动漫美女被触手 天龙之寻道

  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是各级政府为履行其事权,在支配部分社会新增价值或实行赤字预算借入社会资金过程中,与各经济主体发生的货币收支关系和实施的经济行为,包括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金融则是泛指货币供应管理、社会资金融通、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等经济活动。二者的职能和目标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有效率和质量的经济增长等方面有诸多重合之处。当国家经济金融处于特殊时期或遭遇冲击时,短期内两者的目标可以完全一致。在现代经济运行和治理结构中,财政政策(假设有F个维度)与金融(货币)政策(假设有C个维度)通常搭配使用且存在相互平衡或制约关系,理论上有F*C个财政金融政策组合可供连续的相机抉择。

  在履职中,两个部门可依法相互提供内部支持和外部分工协作,两部门资金相互流通,特别是现代财政开始参与更多的金融活动,如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产业引导基金,两者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密切且难以分割。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及补充金融资本、提供信贷资金来源、给予财税优惠或补贴;金融为财政提供经理国库、收付结算及现金管理、债务融资服务,缴纳税收和红利,与财政资金合作参与经济活动,如促进产能优化和产业转型、消费和经济结构升级。在现实中,财税部门往往把金融行业作为一个税源和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而获取分红,货币金融部门多数时候把财政作为服务对象。

  4、建国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主要理论及其启示

  财政和信贷(金融)的综合平衡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最早由主管国家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提出,在深入改革开放后对此问题的讨论不多,在新的时代下回顾与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仍有重大意义。

  第一,陈云同志的财政与信贷相互平衡思想。陈云在早些年关于财政结余、银行信贷和商业库存(物资)三者关系讨论基础上,于1957年总结“一五”时期经验,认为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财政工作处于财经工作的主导地位,财政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货币信贷从属并为财政服务,但这种主从关系又不是绝对的,弥补财政赤字需要金融支持,在特定时期财政收支也要为金融稳定服务。财政与信贷必须自我平衡与相互平衡,才能支持经济健康发展。这些思想指导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期财经工作实践,也对这一时期及其后财政金融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核心观点对新时期财政金融研究与实践仍有现实意义。

  有学者继而提出财政预算与银行信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财政与金融在各自内部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将物资、外汇变量引入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分析,在此基础试图构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分析框架。

  第二,周升业教授[周升业(1929-2015),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教育家,“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研究主要开创人,2013年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研究。在人民银行调研近2年后,于1963年首次从货币发行的角度分析信贷收支差额问题,指出财政收支、货币吞吐可作为差额弥补的来源,开启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学院派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研究,解决了其后货币发行和财政信贷平衡中的困惑。

  改革初期又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货币流通、货币创造、外汇收支领域,发现银行信贷资金与其他市场资金互动、互补、相互消长的规律,把将外汇纳入财政信贷平衡关系分析框架,提出信用膨胀的新概念,并构建了金融体系效率分析的基础框架。

  第三,黄达教授[黄达(1925-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主要贡献人,获1986年孙冶方经济学奖,2013年第六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研究。从总量角度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和信贷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反作用于再生产的规律。首次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认为综合平衡的中心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据此协调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与宏观均衡理论相衔接。

  他断言解决建设资金供求矛盾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关键,初步构建了我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体系,为改革前期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理论参考。

  5、对现代财政金融平衡关系的几点启示

  第一,在经济繁荣时期铭记实践与研究先驱的警示。投资是过去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投资过度会产生产能过剩和库存增长、边际效率低下、债务或杠杆率过高等问题。如陈云曾说:“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基建投资年年有赤字是不行的,因为年年用发票子来搞基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爆炸”等。

  第二,货币供应总量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总闸门。货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处于核心地位,货币供求问题是财政金融平衡的关键因素。货币发行过多,不仅会推高物价、催生资产泡沫(包括房价和部分大宗商品,收藏品,中小板、新三板、创投企业市值,还有可能陷入信用膨胀衍生出更多的广义货币(M2)的恶性循环。货币供给总量调控是财政金融综合平衡的主要任务,在平衡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中至关重要。

  第三,从管控基建投资缺口入手控制财政赤字规模。“建设资金供求矛盾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关键。”长期以来,财政赤字(狭义上包括国债、地方债务)、增发货币主要源于政府主导的基本建设投融资即资金供求出现缺口。在GDP政绩导向下,投资特别是地方各种负债投资成为拉动或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国债、地方债券及其他形式地方债务持续攀升。

  第四,财政金融综合施策需要在关键目标上达成协调并实施监督。在金融体系内部,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发展的不平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协调与我国经济金融结构传统相适应、相契合,常理上不存在合理与否或好坏之问,其发展方向更多地由市场导向。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和合作性金融协调发展、互相配合的问题,也涉及到财政金融的内部平衡问题和综合平衡问题。监管部门对市场分割而治,前期各自为政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互联网金融、影子金融、同业金融、保险举牌等金融创新乱象接连上演,显示金融业态内部失衡。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不时存在不在同一频道的现象,地方在房地产调控、产业政策、区域发展、环保等方面与中央目标也存在不一致现象,特别是在地方债务规模调控中寻找债务融资的替代渠道和方式,变相扩大债务规模。国有企业与预算单位一样存在资金预算软约束,利用社会赋予的信用优势地位不断扩大负债规模,甚至参与部分影子金融活动。在宏观调控中,财政与金融都存在部门既得利益现象,在特定阶段或时期在一些重大目标上时常存有差异,这需要国家层面的监督或督导力量介入,有必要评价政策协调组合及实施的效果。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