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对经济下行更容忍。过往楼市调控过程中,经济一旦下行,立马会转为救市。此轮调控,中央对调控影响经济运行的容忍度有所提高。过快上涨的地价和房价,脱离了宏观经济和收入增长的基本面,不调控势必会成为脱缰野马,不利于经济转型。 到了7月中旬,不仅资管新规暂停实施,而且还鼓励垃圾债券发行,甚至不再对各大机构持有垃圾债的比例限制。 看全文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 董晴(资深房地产研究专家、畅销书作者) 首先,调控的出发点不同。之前的调控更多还是要快速地做增量,此轮调控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平稳地做存量。 虽然经过“天津(楼盘)1天吸引30万人”之类的闹剧之后,各地卖力吸引人才买房的吆喝声小了不少,但类似的博弈还在继续。 一、地方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断掉土地财政的“奶”。 (数据来源:教育部) 注:1、土地财政依赖度=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局、土地出让金收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仅包含市本级数据)还有一个潜藏的因素是,旧有财税分配体制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需要依靠土地出让相关的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土地增值税)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 预售制的本质是融资手段,使得开发商可以加杠杆,甚至“空手套白狼”,而改为现房销售简直就是釜底抽薪。面对这个天大的利空,香港内房股直接血流成河。 二、宏观经济形势决定不能打压房地产太过分。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不一一列举。 自2016年楼市930调控至今,各地实施的大大小小的调控达上千次。而中秋—国庆黄金周,向来是楼市的一道坎,因为调控政策会在这期间密集发布。 其次,调控的方式不同。以前的调控,是中央统一出政策,一刀切,各地与中央博弈。现在是因城施政分类调控,中央不出政策,只向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要成果、问责。 二、为控风险和推进租购并举,公积金政策会继续收紧。 所以,任泽平认为,研究房地产周期应该从2018年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十九大是个分水岭,我们迎来了一个能充分调动资源的政府。接下来是政策周期,五限之下,做房地产拿地等涨价的开发逻辑不存在了。 政府通过土地获取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要用于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等支出。赵燕菁认为,正是由于融资型土地财政,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但昨日的佳酿可能是未来的毒药。目前,融资型土地财政已完成历史使命,中国经济一定要尽快从一次性的“投资型”增长,转向持续性“现金流”式的增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中国经济就可能在下一个五年出现大问题。 其实中央层面也不是不知道地方的难处。但如果不调控,楼市就真的会成为一个泡沫。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用力过猛,直接将其刺破。 你可能会喜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积金。9月13日晚,北京(楼盘)发布“认房又认贷”、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挂钩、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80万元下调至60万元、月还款额不超过月收入60%等新政。 9月21日,广东房协传出的一份文件引起了业内恐慌——文件显示,广东省酝酿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全面实施现房销售。 另外,提高公积金贷款门槛,还能推动租购并举。以北京为例,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发放公积金房贷1073.41亿元和535.78亿元;而根据《北京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截至2017年底,北京公积金累计发放贷款201.09亿元给各类保障房建设项目,累计拿出316.1亿元的运营收益(买国债、存款等各种收益)用于公租房建设。这意味着,如果门槛提高,发放的公积金房贷减少,那么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支援各类保障房建设项目和公租房建设,推进租购并举战略。 最新评论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最近在南方区域9月月度例会上的讲话,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郁亮表示,接下来万科要“收敛”和“聚焦”,目的是为了“活下去”。因为“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转折是全方位的:政治、 经济、国际、军事等方方面面”。 一、此轮调控的出发点、方式以及容忍度等均不同以往。 而中秋节当天,福建省住建厅通报了14家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据透露,福建省还拟建“黑名单”制度,被纳入“黑名单”的企业,福建省将通过限制商品房网签、限制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限制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等十多条措施予以惩戒。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一些微妙的变化确实也在发生。比如,去年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先后两次撰文提出对房地产税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同时还提到力争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2020年完成“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改革任务。今年以来,官方8次提及房地产税,仅3月就有5次,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使得“年内立法”的消息甚嚣尘上,似乎征收房地产税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规划中,则变成了房地产税5年内提请审议。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这里面有增大供给的因素在,毕竟供求关系才是决定楼市最根本性的力量,调控不能只抑制需求,也要适当地增大供给。 随后,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相关人士对媒体辟谣称,向广东、湖北、四川(楼盘)等各地下发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全面实施现售征询意见情况并不属实。同时表示,“我们也在调查处理当中,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辟谣更像是证实,心态不可谓不复杂。 4月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资管新规”,禁止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池业务,顿时金融圈哀鸿遍野。按理说,你哀嚎就哀嚎吧,毕竟资管新规针对的是金融乱象,再不调控的话,前面是死路。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
- 上一篇:宜宾楼市一周速览(9月10日
- 下一篇:楼市“金九”落空 多地新盘打折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