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房地产、城投平台、国企的融资都受到了政策的抑制,所以2018年银行的信用扩张受到阻碍,信用派生链条断裂。央行货币宽松投放的基础货币拥堵在银行手上,银行并没有据此大量发放贷款,也就是没有变成实体经济中的信用货币,企业没有钱花,居民贷款买房也更难,社融增速和M2增速一路下滑。银行将手中的资金用于债券投资,造就了2018年的债券牛市。 但是在信用货币时代,房地产商并不需要取出现金,只需要在企业网银里做一笔转账操作,把自己户头上的存款金额划到水泥厂商的户头上就可以了,两个账户上的数字变动一下而已。 第一步,央行将资金给到银行,这叫做“基础货币的投放”;第二步,银行拿到了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手上有了钱,就可以给企业和居民放款,这叫做“信用货币的创造”。 银行拿什么来缴纳这笔准备金呢? 与股市开门红形成对比的是,房地产市场寒意难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增速继续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负增长。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行情火热,房企和居民愿意贷款建房和买房,银行也愿意接受土地和房产抵押并发放贷款,于是信用派生的链条运转起来了,最终100万基础货币变成了1000万的信用货币。 那么银行是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发放贷款、创造存款呢?当然不是。央行有一个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银行的存款,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比如,我们假设央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银行每创造100万的存款意味着需要向央行上缴10万元存款准备金(也是在系统中记账而不是支付现金)。 每一笔存款,如果向上追溯,都是来源于某一笔贷款。银行发放贷款根本不需要先有存款,反而是每一笔贷款都会在同一时间创造出一笔等额的存款。 这种观点的基本逻辑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印钱,并把这些钱投入市场,这些钱的总量是不变的,要么买房、要么炒股、要么买葱姜蒜,总之肯定会将某种东西的价格给哄抬起来。事实真是这样吗?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历了2016年的火爆之后,从2017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迎来“房住不炒”、“构建长效机制”的严格调控,房市开始降温。2017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央行货币政策从四季度开始由紧缩转向宽松。 比如,央行通过MLF借给银行一笔钱(假设为100万元),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会记录增加了一笔对央行的负债100万元,同时可用资金增加了100万元。这一步就是基础货币投放。央行也并不是给银行100万元现金,而是大家都在电子系统里记账。 我们如果去银行贷款,银行会在我们的户头上新增一笔存款,而不是直接给我们一沓现金。但由于我们的户头上多了一笔存款,我们就可以用这笔存款进行支付,去买东西,这就是“信用货币”,不是纸币,也不是金币。因为纸币的使用已经局限在部分小额场景中,所以本文的分析适用于经济的整体情形。 本文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要讨论股市未来将会走牛还是走熊,而是为了拨开迷雾,以免投资者将一些似是而非的逻辑当作股票牛市的理由。 至于存款创造出来之后,由一个企业划转到另一个企业,甚至由A企业在B银行的账户划转到C企业在D银行的账户上,也只是存款在不同账户之间、银行之间的转移,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额还是100万没变。 为了更加简明生动,我们便以房地产市场进行举例。 另一种情况是,房价有潜在上涨的可能,但监管政策限制银行给房地产行业放贷,政策效果也是直接掐断了信用派生的链条,结果是一样的。 最终的结果,是货币乘数下降——央行给了银行100万基础货币,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造成整个经济中信用货币整体减少,反映到经济指标上就是社融增速和M2增速的下降,而不是从房地产市场跑到了股票市场。 三、房市的水:从“无中生有”到“人间蒸发”
2019年开年以来,股市一路升温,2月份上证综指上涨13.79%,深证成指上涨20.76%,创业板指数上涨25.06%。 就是一开始说到的央行给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央行给银行投放了100万的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意味着银行可以发放1000万的贷款,创造1000万的存款。基础货币的数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了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数量上限。 房地产行业的兴盛充当了信用派生的重要媒介,创造出了大量的信用货币,是银行信用派生的“发动机”、“水龙头”,而不是“蓄水池”。这是我们需要更正的第二个认识上的误区。 现在我们常说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其实也就是要把信用派生的链条运转起来,实现信用扩张。 但这次没了房地产这个所谓的“蓄水池”,资金流向股市了吗?流向物价了吗?我们发现,2018年股市不断下跌,PPI快速下行接近通缩,CPI围绕2%左右的中枢震荡。 关于“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的孙国峰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因这一理论贡献获得了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但是需要澄清的是,2018年的债券牛市不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钱流向了债券市场。因为房地产融资受限,创造出的信用货币本来就少了,本来可以派生出来的信用货币“消失了”。 答案一目了然。 如果是在纸币时代,大家都只接受现金支付的话,那么房地产企业必须将100万取现,拿着人民币才能去买水泥。水泥厂商收到现金之后,如果把现金再存进银行,银行才能增加100万存款;如果水泥厂商不存钱,银行就无法增加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