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研究院:调控之后,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4-06 12:10
cf名字英文 cf英文名 cf英文名字 dnf人剑合一 dota装备合成 dota装备合成大全 fc勇者斗恶龙5 fc勇者斗恶龙5地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直是高层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判定呢?恒大研究院副院长、首席房地产研究员夏磊认为,参照国际经验,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看:第一,房价是否稳定,用房价涨幅、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3个指标度量;第二,供求是否平衡,短期用4个层次的库存去化周期度量、长期用套户比度量。第三,居民和企业是否有信用风险,居民层面用住房贷款余额/GDP等6个指标度量,房企层面用真实负债率等5个指标度量。

1如何评估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直是房地产政策的重要目标。如何评估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选取价、量、信用三个维度19个指标,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1.1 三个维度,19个指标

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看“价”、“量”、“信用”三个维度,即:(1)房价是否稳定、(2)供求是否平衡、(3)居民和企业是否有信用风险。

1.1.1 房价是否平稳?3个指标评估

房价是否平稳,用房价涨幅、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三个指标评估。

房价不平稳的典型案例是全球历次房价泡沫。在房价泡沫中,三个指标的规律是:

房价连续上涨(泡沫破裂前十年,名义房价年均涨5-10%),临近峰值涨幅加快(泡沫破裂前三年,名义房价年均涨10%以上),后大幅下跌(连续下跌5-20年,累计跌幅30%-50%);

房价收入比持续上升,远超历史均值(创15年以上新高),泡沫破裂后向历史均值回归;

租金回报率持续下降,远低于历史均值(创15年以上新低),泡沫破裂后向历史均值回归。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1996-2006年房价年均涨幅9.1%,2003-2006年加速至13.7%,2006年房价收入比创25年新高、租金回报率创36年新低,此后房价连续下跌5年、累计跌幅31.3%。日本1981-1991年房价年均涨幅6.4%,1988-1991年加速至11.2%,1991年房价收入比创16年新高、租金回报率创22年新低,此后房价连续下跌18年、累计跌幅45.8%。

1.1.2 供求是否平衡?5个指标评估

供求是否平衡,需区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关注新建商品房库存(随地产小周期波动),长期关注存量房面积(随市场发展累积)。短期用4个层次的去化周期度量,从狭义到广义依次是:竣工未售库存、已取证未售库存、已开工未售库存、含未开发土地的广义库存;长期用套户比度量。

(1)供给不足时的指标表现及影响

短期表现为:商品房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房价短期上涨压力大。例如2015-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对应2015年7月-2016年8月取证未售去化周期连续14个月小于10;长期表现为:存量住房短缺,房地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房价长期上涨压力大。例如很多发达国家二战后面临房荒,在90年代以前,大多经历过房价长期、趋势性上涨阶段。

(2)供给过剩的指标表现及影响

短期表现为:商品房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房价下跌压力大。例如,2014年6月起,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连续14个月在20以上,对应三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指数(70城)连续20个月环比下跌;长期表现为:存量住房供大于求,对应房地产市场已告别短缺、进入成熟阶段。此时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高空置,例如日本,1988年套户比突破1.1,此后空置率连续上行,由1988年的9.4%上升至2013年的13.5%;二是此时如果房价过快上涨,易引发“危机”。全球主要房价泡沫引发金融、经济危机的案列,多发生在套户比大于1后。例如,美国2006年、日本1991年、中国香港1996年房价泡沫破裂,随后引发金融、经济危机,对应套户比分别为1.15、1.11、1.10。

1.1.3 是否有信用风险?11个指标评估

房地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源于行业的高杠杆属性,分为居民和企业两个层面。

居民信用风险,用4类6个指标度量。居民住房杠杆率,用住房贷款余额/GDP等2个指标度量; 房贷偿还能力,用住房贷款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2个指标度量; 居民负债结构,用住房贷款余额/居民负债余额1个指标度量; 房贷质量,用住房贷款不良率1个指标度量。

居民信用风险水平与房价涨幅高度相关,例如日本1986-1991年房价累计上涨45.3%,居民杠杆率从54.7%上升至68.6%,是历史上升幅最大的五年;美国2001-2006年房价累计上涨61.7%,居民杠杆率从74.3%上升至96.4%,相当于1985-2001年16年的升幅。而房价大幅下跌常诱发居民信用违约,例如美国2009年住房按揭贷款坏账率高达10.9%。

房企信用风险,用3类5个指标度量,企业杠杆水平,用真实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2个指标度量; 企业债务结构,用短期有息负债/长期有息负债1个指标度量; 企业偿债能力,用速动比率、现金短债比2个指标度量。

房企信用风险爆发前夕,指标表现为:杠杆水平迅速上升、债务结构恶化、偿债能力持续恶化。以2018年发生信用债违约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例:Z公司18年3月违约,净负债率由17Q3的138.2%上升至18Q1的327.2%,现金短债比由16Q3的169.2%直线下行至18Q3的5.7%;Y公司对应指标走势相似。

1.1.4 三类指标表现和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关系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房地产市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高速增长阶段,为战后20-40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此阶段(1946年-新开工峰值年份)新开工年均增速分别达4.6%、6.6%、12.5%、6.1%;(2)提质降速阶段,70-9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新开工峰值,如英国1972年、美国1972年、日本1973年、德国1994年,此后住房建设增速换挡,四国新开工增速降至-0.4%、0.1%、-1.0%、-2.1%(新开工峰值年份-2018年)。(3)成熟阶段,或称存量房阶段,二手房取代新房成为主要交易品种,如2017年美国、日本(首都圈)二手房交易占比分别达80.7%、58.7%。阶段演变背后的推力是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人口年龄结构。

房地产告别第一发展阶段后,三类指标更易出现异常、引发危机。

在房地产发展第一阶段,住房短缺(套户比小于1)、经济增速较高、城镇化快速推进、20-50岁人口占比保持高位。此时:(1)房价上涨的风险可被高速增长的收入、充足的需求稀释;(2)不存在长期供给过剩;(3)居民、企业债务水平尚处于低位,信用风险较小。三类指标不易出现异常,即使出现也较易被化解。如日本1969-1974年,套户比小于1、城镇化率未超70%、20-50岁人口占比处于高位,房地产尚处于第一发展阶段。期间尽管名义房价年均上涨20%,1974年进入调整期,但房价仅下跌五年又重回上涨通道,房价下跌未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和经济、金融危机。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