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研究院:调控之后,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4-06 12:10
cf名字英文 cf英文名 cf英文名字 dnf人剑合一 dota装备合成 dota装备合成大全 fc勇者斗恶龙5 fc勇者斗恶龙5地图

在房地产发展二、三阶段,住房短缺缓解(套户比大于1)、经济增速换挡、城镇化放缓、20-50岁人口占比下滑。此时:(1)房价上涨风险缺乏化解动力;(2)供给过剩风险初现;(3)居民/企业杠杆水平已处高位。三类指标均易出现异常,演变成“危机”。历史上由房地产风险引发危机主要案例:日本1986-1991年房地产泡沫、中国香港1991-1996年房地产泡沫、美国2001-2006年房地产泡沫,市场均处于第二、三发展阶段(对应套户比分别为1.11、1.10、1.15左右)。

1.2 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评估汇总

“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目前市场基本回归平稳健康轨道。2016年930后,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先行停涨;18年3季度以来,房价涨幅全局回落;2018年全国房价收入比尚处于历史中值之下;2018年以来,租金回报率回升。居民加杠杆增速放缓,杠杆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均值;企业负债率、债务结构、偿债能力指标边际优化;库存降至低位,套户比1.07,尚未出现供给过剩。

2价:房价涨幅趋稳,尚不存在全局性泡沫风险

2.1 房价涨幅:趋于平稳,部分前期急涨的城市房价回调

16年“930”后,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价已先行停涨。2016年9月30日前后,北京等16个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重启限购/限贷,成为房价拐点。根据统计局70城二手住宅价格指数,16年“930”至2018年12月,厦门、上海、北京3个城市房价下跌;合肥、石家庄、深圳等13个城市上涨幅度在10%以内。

2018年4季度以来房价涨幅普遍回归平稳。2018年9月起,全国房价逐渐回归平稳,70城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连续四个月回落,上涨城市数占比从94.3%下滑至67.1%。2018年12月,一、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降至-0.3%、0.1%、0.3%,相比8月回落0.3、1.2、1.1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回落幅度大。

部分前期上涨过快的区域房价回调。根据中指院百城数据,2018年有9个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环比2017年下跌,主要为前期涨幅过高的城市,如环京区域的香河、固安跌幅最大,分别下跌18.3%、17.1%,此前的2014-2017年,两地房价分别大幅上涨102.0%和90.2%。

当前房价涨幅趋稳,市场风险回落,但若将观察周期拉长,2014年930以来的本轮房价上涨幅度大,部分城市积累了一定风险。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仍然十分必要。

本轮中国房价涨幅居世界前列。2014年以来,全球普遍处于低利率环境,房价普涨。根据BIS数据,2014年3季度至18年2季度,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名义房价分别累计上涨17.8%和18.4%。而中国房价在此期间上涨41.4% ,涨幅在全球58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土耳其(+62.1%)、冰岛(+50.4%)、匈牙利(+49.3%)、中国香港(+47.9%)和新西兰(+41.6%)。其中2016年930以前的涨幅尤其明显,2014年3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房价上涨23.1%,排名全球第五。2016年“930”后,伴随调控加严,房价涨幅趋缓,2016年3季度-2018年2季度,上涨14.8%,排名全球十二。

14年930-16年930期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超过美国、日本金融危机前夕。根据BIS数据,美国2006年房价泡沫破灭前十年、前三年,房价年均涨幅9.1%、13.7%;日本1991年房价泡沫破灭前十年、前三年,房价年均涨幅8.1%、11.2%;中国香港1997年房价泡沫破灭前十年、前三年,房价年均涨幅20.1%、27.5%。而中国一线城市,2014年“930”-2016年“930”期间,房价年均涨幅23.5%,仅低于中国香港金融危机前三年的上涨速度,高于美国、日本金融危机前长、短期上涨速度。短期急涨积累了一定风险,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仍然十分必要。

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根据中指院百城数据,2014-2018年房价累计涨幅在50%以上的城市有30个,除3个一线城市、13个二线城市 外,还有14个三四线城市。这些三四线城市分为两类:一是发达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卫星城,上涨主要收益于核心城市需求外溢。如环北京的衡水(+118.6%)、廊坊(+79.4%);环深圳的东莞(+84.5%)、惠州(+68.2%);环上海的南通(+56.1%)、环南京、合肥的芜湖(+79.6%);二是部分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上涨主要受益于去库存政策,如焦作(+55.5%)、九江(+54.0%)。

2.2 房价收入比:短期上升,多数城市尚处安全区间

(1)房价收入比衡量住房支付能力,计算方法各异、横向不可比。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常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Affordability)的指标,基本计算思路是一套住房的价格和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世界各机构采用的计算方法各异,是该指标横向可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如房价和收入可采用平均值(Numbeo)、中位值(Demographia)、指数(OECD);房价可采用新房价格(Deloitte、易居),也可包含新房和二手房价格(OECD);同时,对套均面积、户均人口的假定也有所不同。

此外,一般而言,基础设施越好的地区房价收入比越高,不同城市“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存在差异。因此监测房价收入比的可行方法是和历史趋势、相似城市对比。本文看重房价收入比的历史分位、与同能级城市均值偏离度两个指标。

本文房价收入比通过(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计算。全国、城市层面房价分别选用统计局、中指院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由于商品住宅套均面积、家庭户均人口部分年度数据缺失,为避免人为推算数据的主观性,采用与OECD、Numbeo、Global Property Guide等相同的不考虑套均面积、家庭户规模变动的方法,统一取套均面积100平方米、家庭户均人口取3。则指标绝对值的含义为一个收入为平均水平的三口之家,购买一套100平米、价格处在平均水平的商品房需要多少年,指标的核心是反应平均房价变化和平均收入变化的关系。

(2)全国层面:房价收入比上升,尚处于安全区间

2014年“930”以来,全国房价收入比上升,居民购房压力加大。2014-2018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累计上涨44.0%,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上涨36.1%,房价收入比从6.9上升至7.3,结束了2009-2014长达5年的连续下行,居民购房压力加大。

从历史对比来看,当前房价收入比尚处安全区间。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10.6%,而商品住宅均价年均增8.6%,房价收入比总体呈现下行趋势,仅在三个区间明显反弹:2004-2005、2009、2015-2018。当前的房价收入比相当于2012年的水平、处于历史最低25%分位,仍处安全区间内。

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房价收入比绝对值偏高,但处在相对安全的水平。以欧洲国家为对照样本,我们测算,可比口径下,中国房价收入比7.0(可支配收入用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总人口计算),高于绝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中国居民购房压力偏高。但从历史趋势来看,很多发达国家房价经历了00-06年、13年至今的两段快速上涨后,当前房价收入比处于历史高位。如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处在历史(1999年起)最高10%分位以上;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处在历史中值之上;OECD国家整体处于历史最高31.6%分位。而中国和韩国、希腊、南非、意大利等国家,均处于历史中值之下,房价收入比处在较安全的水平。

(3)城市层面: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偏高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整体高于二三线城市。2018年,4个一线城市、34个二线城市、58个三四线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2.4,10.2、7.8 。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