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幻,使房企的投资额随之减少。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Top50房企拿地总金额16763亿元,同比下降25.5%,拿地总面积4316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7%,拿地均价440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7.2%。 投资现分歧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也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广大县镇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将持续。因此,依旧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空间,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是农村转向城镇的人口所能够负担的。 唯有许家印的观点较为独特,他认为:市场已经不存在一二线还是三四线的区分,机会将只出现在强经济和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不管是一线二线还是三四线。 在开发逻辑上,三四线城市被房企看作机会型城市,而一二线城市被看作是深耕型城市,而都市圈的发展则吸引更多原本关注一二线城市的房企进入周边的陌生地带。 最新的观点里,三四线城市市场表现未来空间不及一二线,是资本市场和多数房企的共识。标普预计2019年中国住宅房地产市场销售将放缓,认为布局低线城市的房企将2019至2020年的合同销售和利润率将面临下行压力。 过去的几轮房地产市场周期里,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轮动特征明显,那么将来的市场是否仍将遵循这一轮回?若遵照这一轮回,去年高歌猛进的三四线城市是否会陷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显然,在一线城市土地投资额降温情况下,二线、三四线和中西部投资占比提升。
去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这是横亘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面前的一道严肃又现实的选择题。 比如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对市场颇为谨慎,称“今年还是小心一点”。他表示:近期多地土地市场出现回暖甚至出现偏热、高溢价率等现象,但政策调控使得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极小,拿高价地风险依然存在。 曾经,棚改货币化安置、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一度使三四线城市成为承载了巨量购买力的容器,但经两年发展,三四线的市场容量是否还能持续? 按周期推算,一般房企在2018年拿的地,会在2019年推出,因此2018年的土地行情影响2019年的市场走向。在土地市场整体降温、房企投资谨慎的情况下,哪个区域是房企最 爱? 今年春节之后,国内不少城市的楼市出现小阳春,市场触底回升迹象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房企大佬的判断。但政策调控利刃未收,房产税阴霾紧逼,市场热度能否持续,仍旧是房地产无法忽视的现实。因此,有大佬的观点显得谨慎许多。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称:中国的城市化仍在继续,房地产仍有空间,从过去、现在,到未来10年,开发业务都将是万科的基本盘。 3月过去了,房企的2018年度业绩陆续发布,一个显著现象是,多家房企的业绩即便出现同比增长,但不乏企业的销售金额并未达到目标,包括限价、限购在内的行业调控政策是主要原因。 机会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