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或成商业地产寒冬的一把烈火?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5-17 12:05
形容女人漂亮的词语 天霁网 最美丽的女人 无限斯特拉托斯第二季 科力普 圣痕炼金士第二季无修版

W

inshang

引言

粉丝经济崛起的当下,明星对于消费力的带动与日俱增,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巨大的明星效应要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

来源 | 商业与地产(ID:commercialproperty)

作者 | 猫头鹰研究所

在中国快餐市场,麦当劳与肯德基是毋庸置疑的两大巨头。但近几年,相对于麦当劳的沉稳,肯德基爷爷似乎又重新焕发了青春,从鹿晗到朱一龙,调皮的爷爷换了N张面孔。

但这种“谁红我就是谁”的营效策略确实为肯德基爷爷在市场萧条的2018年带来了系统销售额7%的增长,并向集团贡献了70%的销售收入。

而这种只有在IPHONE辉煌时代首发日才能看到的凌晨排队现象,竟然也被快餐界的肯德基复制粘贴了。

近几年,肯德基以明星效应为主打的市场营销策略,强势的为我们证明了明星效应的巨大影响力,也成功凸显了其背后粉丝经济的无限市场潜力。

当下,明星效应愈演愈烈,任何品牌或者商品,只要被流量明星背书或推荐就会秒变爆款,各大品牌也针对这一势头力邀明星站台,一时间,明星与商业的合作层出不穷。

那么,为什么一直存在的明星效应,会在当下被前所未有的激发呢?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又将如何转化成商业地产的流量呢?

这可不是请个明星那么简单的。

01

90、00后的崛起 放大明星粉丝经济

明星效应就是供养经济,供养明星带过的“生活方式”

明星效应,究其根本,就是追星粉丝的追随与支持。调查显示,年龄越小,追星人群占比越高。90后群体中追星粉丝占比不到3成,95后中这一比例上升至50%,而近70%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粉丝。同时,90以后的粉丝一族,追随的目标基本以明星为主,包括演员、歌手以及偶像团体。

调查显示,近7成的粉丝都曾为偶像花钱,4.67%的粉丝平均每月为偶像花费超过5000元。不仅如此,粉丝的追星花费也呈现出一定的年龄趋势。

80后为追星支出最少,每月为追星花费200元及以上的仅占14.83%。以80后为中心,随着年龄增加或年龄减小,追星花费都呈上升趋势,即便是刚刚成年或尚未成年的00后,也有14.89%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显而易见,当下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体正是90年以后的千禧一代,这一代人不仅愿意为明星买单,也确实有这个经济实力。

我国的“千禧一代” 出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 GDP 和人均GDP 维持了长时期的双位数的增长。

调查显示,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千禧一代受访者中,近三分之一月均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接近10%的千禧一代受访者月均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千禧一代受访者月均消费已远远超过全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体现出惊人的消费实力,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他们确实有实力享受更多的精神消费。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独生子女的双重红利下,千禧一代正在逐渐成为当下消费结构变革中的消费主体。于是,当粉丝与消费主力完美合体,这个时代粉丝经济的井喷与爆发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粉丝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网络与社交平台连接了一个个有着共同“偶像”的粉丝,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拢在一起的粉丝社群渐渐形成,而通过共同的话题与交流,信任就在社群中得以建立。

因此,粉丝社群让每个粉丝产生的单个消费,因为交流而实现交互的主动营销,每个粉丝对于社群产生了消费的引导与传递,点的消费引发片的传播,粉丝经济实现了最大化。

在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社交平台共存的环境下,粉丝经济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也就吸引了商业的瞩目。在商业的市场里,粉丝经济被明星效应的合理营销转化为更多的商业价值与利润的变现。

02

流量转化学 品牌的明星款效应

招商引进的每一个品牌都需要测试一下她的明星气

千禧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最日常的生活打开方式。也因此,千禧一代对明星的了解已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八卦的消息层面,聚光灯下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被网络传递给每一位粉丝,粉丝对明星的追随更加便捷与广泛,同时这种追随也成就了规模巨大的“粉丝经济”。

品牌与商业价值的转换就在“粉丝经济”追随的同款中实现。网络上有一种迷恋叫作“明星同款”,明星们的各种街拍照、机场照、探班照等一经爆出,身上穿的肩上背的,都会成为下一秒淘宝上的热搜词,百度指数显示,2018年“明星同款”的日搜索量达8763人次,阿里数据显示仅2017年7月-9月,就有超4亿人次在淘宝上搜索“明星同款”,平均下来,每天有超过450万人次在淘宝上搜一次“明星同款”。

“明星同款”俨然成为当下品牌最具效果的营销方式,Michael Kors依靠流量女王杨幂走出2016年轻奢品牌的低谷,并在2017/2018年第三财政季度迎来亚洲区42.5%的销售额增幅,品牌通过“明星效应”引发粉丝经济的变现已经成为品牌业绩与利润增幅的核心助推器。

不仅如此,随着社交网络在千禧一代中的广泛使用,为了讨好年轻人与落地多渠道的营销,品牌与明星开始通过微博、抖音等直播方式与粉丝互动,以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传播实现商业的最大化变现。

相较于以前单纯的品牌代言,当下品牌与明星的合作方式更为贴近于生活,明星的衣食住行被看似“真实”的呈现给粉丝,“以身试法”的营销效果成为刺激粉丝经济的爆点,同时,通过最符合千禧一代的娱乐休闲方式-网络社交的营销推广,也让明星效应得以最广泛的传递、粉丝经济得以最大化的激发。

03

流量落地学 营销传播价值最大化

明星站一站,销售翻一番。明星活动落地,可不是只有花大钱一种方式。

与80后不同,现在中国的90后、00后、10后们的假期早已不是吃着西瓜在电视机前瘫一天。对于他们,娱乐不仅仅是更加主动的选择,更需要打破次元的界限——上一分钟还在用手机线上观看剧集,下一秒就想要在生活中偶遇屏幕上的男主女主。

让明星流量成为商业IP

为了迎合千禧一代粉丝更为多元化的追星需求,不少商业项目将自身打造为“与明星偶遇的购物圣地”,借助与明星的高概率“偶遇”与“互动”,吸引粉丝的大量到访,进而带动销售。

事实上,明星对于业绩的提升确实有据可依。对于很多商场而言,“明星一到访,销售翻一翻”已经成为了商业销售的惯例。

因此,在粉丝经济空前繁盛的当下,明星的线下生活就被很多商业项目合理运用,甚至包装为商业项目的独有IP。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