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潜在经济增长问题。央行在专栏中讨论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的问题,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劳动力增长和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长期存在较大约束;提高潜在产出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的方法是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那么,在长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央行判断,“当前经济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产出缺口接近为零,实体经济供需基本平衡。”这意味着,在中短期,央行需求管理政策上可能会相对中性。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货币政策很可能会保持观望状态,基调上相对中性,这对市场不利。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4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一季度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没有计入近期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如果这种形势没有得到改观的话,在7月份政策的节奏很可能会再度转向宽松。 一方面,前期市场上涨过快过大,短期估值与盈利出现错位,本身也容易引发调整。沪指只用了一个季度时间,就从2450点的低位反弹至3288点,反弹幅度超800点,沪深300、创业板等指数的估值修复都非常快。但从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情况看,盈利端仍然较弱,从而形成了短期估值与盈利的错位。 大势判断:市场调整为主 (一)如何理解消费的持续下行? 投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