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之于商业地产,就如内容之于空间。”杨泽轩如此形容新零售与商业地产的关系。 “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变革、创新一直在进行,何来新旧之分,这是争议之处,也是对新零售的抵触情绪之源。”杨泽轩解释道,从推动行业前进的角度,或许用“新零售”更容易让大众观念发生改变。现在再来看,“新零售”一词似乎已经得到了共识,连商务部的报告中也引用了这个概念。 “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杨泽轩的这句话贴切地形容了新零售从陌生到众人熟知的过程,这也在告诉我们:大数据驱动的时代来了。 作为一个原本松散的公益性组织——万商俱乐部,却一个不小心生存了近14年,这在创办人杨泽轩今天看来,自己也确实有点意外。 “不过,商业地产有一部分是非市场行为,受政府规划要求商用物业比例的影响,销售型物业与持有的商用物业是搭配行走的。”杨泽轩从商业地产的环境进行分析,所以,投资是在下降,但是可能没有那么大规模的下降。 从一年20期线下的专业沙龙,到组建全国9个分部,再到借鉴胡润和美国电影学会作法后设立的万商专业排行榜,通过正能量的发声分享收获,万商俱乐部这种学院派的沟通方式得到了众多前辈和同行的参与和认可。今天重新看行业发展趋势,擅长洞察的杨泽轩分享了关于新零售与商业地产的看法。 轻资产遍地开花 “投资是在下降,不管是从民间意愿,还是从市场意愿来看。”杨泽轩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同时他也给出了他的解读。 合作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如何能够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共同构造商圈,给消费者提供更美好的生活,这是社区共同的愿景,更是杨泽轩做万商俱乐部、构建专业交流平台的初心。 万商俱乐部梳理了2018年商业地产领域,发现几乎各公司都在做轻资产扩张,比如万达、华润、大悦城、龙湖、凯德、世纪金源、红星爱琴海(现已改名爱琴海商业)等,甚至一些只开了两三个购物中心的国内企业也在做轻资产。杨泽轩认为,做轻资产是应运而生的。因为做重资产对某些企业会面临资金、专业双重不足的问题,而在市场激烈竞争下,洗牌加速,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那些拥有专业能力和品牌的企业进行轻资产扩张成为必然的一种选择。 张丹 王丽娅|撰文 太重托起来不仅大耗内力,甚至会压垮举重人,减重则是快捷出路的选择之一,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以下为乐居财经与万商俱乐部创始人杨泽轩先生的对话精选: “其实,轻资产遍地开花、并购交易活跃、合作合资增多、资产证券化形式和规模增多,这四个是关联在一起的。”杨泽轩的这句总结,可以很好地把2018年商业地产在投资方面的动作悉数囊括。 说到社区商业,总有人将它拿来与底商做比较。而在杨泽轩眼里,二者的比较是鸡同鸭讲,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