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坚:法律谈判和调解在商业地产租赁中的运用(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6-23 17:34
晚安英文 爱国诗词 久其软件 最弱无败的神装机龙 漂亮爸爸 十句话穿透人心

在评估结果公布后,当事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自行和解,也可以申请法院安排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调解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具有自愿性、非正式性、高效低廉和保密性等特点。本案中,调解员通过提问和倾听挖掘出当事人双方的需求,了解承租方不愿意解除合同的真正原因和出租方所能接受的最低违约金,最终帮助双方达成协议、实现共赢。

承租方于2018年6月2日向出租方发函,其中载明“贵司多次阻挠次承租人C公司的装修工人进场装修,以致工期已延误两个月之久。贵司的行为已给我司造成重大的租金损失和预期租金收益损失等,并致使我司现在面临次承租人的索赔。因此,我司诚邀贵司派代表于2018年6月9日上午9点出席在我司大会议室召开的协商讨论会,就贵司阻挠我司装修一事进行协商谈判。如贵司不派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届时我司将向法院起诉以维护我司的合法权益!”

在谈判开局阶段,承租方代表开门见山地说:“上周发给贵司的函告已经表明本次会议的召开原因。显然,在次承租人C公司进场装修期间,贵司曾多次阻拦,致使我司无法正常使用租赁场地,而C公司也无法如期进驻开业。贵司有所不知,C公司为此已经多次向我司投诉,拒付这几个月的租金并要求赔偿。因此,我司希望贵司能允许工人进场装修,并赔偿因贵司无故阻挠而导致的租金损失。”

在评估结果公布后,出于降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考虑,双方同意申请法院安排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通过评估报告了解了本案的争议点,决定先通过与各方的私下会议了解各方需求,再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协商沟通。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站长之家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站长之家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

在下述商业地产租赁案例中,当事人双方首先运用法律谈判策略进行磋商,在谈判陷入僵局后,双方将争议诉至人民法院。在听取立案法官的建议后,双方同意进行中立评估。在中立评估结果公布后,双方决定申请法院安排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本文将对本案涉及的法律谈判技巧和调解技巧进行解读。

调解员了解双方的需求和预期后,决定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沟通,引导双方进一步澄清事实和想法,尤其是目前已进驻营业的分租户的数量和租金水平。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出租方最终同意以现行的合同条件或优于现行合同的条件承接调解前已进驻营业的分租户,并表示可以将违约金降至相当于四个月的租金。考虑到出租方已经同意承接已进驻的分租户,承租方也做出一定让步,同意解除其与出租方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并同意向出租方支付相当于四个月租金的违约金。

法律谈判和调解的过程中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将关系到双方的利益并影响最终结果。前述案例中,出租方在谈判中综合运用价格解释策略和让步策略等,调解员则着重运用提问和倾听的技巧,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本案中,面对承租方的索赔请求,出租方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提出己方的请求,从而削弱承租方开局的强势地位。出租方采取了价格解释策略,向承租方解释了违约金的依据,迫使对方接受己方所报条件。此外,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谈判者(如本案中出租方)可以运用优势谈判策略,包括先声夺人、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挑剔打压、浑水摸鱼、消磨策略及最后通牒等。此处不一一展开。

中立评估机制简称“ENE”,是指在案件进入诉讼但还未进行审理前,在特定规则的约束下,由中立第三方就案件情况为双方当事人及律师作出专业评估意见的纠纷解决机制。中立评估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第15条确立的新机制,各地法院根据各自的司法实践和现实情况探索构建的中立评估机制既有一致性,也有地方特色。中立评估会议的一般流程如下:原、被告分别进行陈述;原、被告分别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资料;评估员提问,澄清当事人立场或进一步搜集信息;评估员总结其对双方当事人立场的初步认识,可要求当事人予以更正、澄清或补充说明;评估员确认主要争议点;评估员撰写书面评估报告。

2、甲方同意乙方将租赁房产用于开办大型超市。如果乙方改变租赁房产的经营业态及用途,应事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

调解是指中立的第三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纠纷双方之间进行斡旋,并引导当事人通过谈判达成和解的过程。

承租方代表接着说道:“我们对贵司刚刚出示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的真实性不予以确认,我司的转租面积并未超过《房屋租赁合同》的约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贵司不得以非法转租为由解除合同。虽然我司在改变经营业态和装修时没有向贵司报备,但贵司刚提出的相当于八个月租金的违约金实属过高,毫无计算依据,我司亦不予以认可。”出租方代表回答道:“我司提出的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我司在合同解除后另行招租将存在空挡期,而且我司将按惯例给之后的承租人几个月的免租期。因此,相当于八个月租金的违约金是合理要求。”

3、无需另行征得甲方同意,乙方有权将不超过租赁面积百分之五十的租赁房产转租给其商业合作伙伴。

调解员接着询问出租方所能接受的最低违约金,出租方回答道:“我司通常给予承租人一到三个月的免租期,另行招租预期需要三个月左右,所以我司可以接受相当于六个月租金的违约金。”调解员继而询问道:“你司是否愿意承接已进驻的分租户?如果愿意承接,应该可以减轻另行招租的工作量和成本吧。”出租方回答道:“如果承租方愿意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支付违约金,我司可以承接一部分的分租户,毕竟我司有经营服装城的经验。您说的对,如果承接一部分分租户,我司可以缩短另行招租所需时间。”

法律谈判,是指在谈判中运用法律思维,遵循一定准则平衡谈判双方利益,并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谈判。

一、前言

出租方代表回应道:“在装修工人进场的时候,我司管理人员要求装修公司出示身份证明文件,但是工人们拒绝出示证明文件。我司阻止施工人员进场装修实属合理的管理行为。贵司今年4月15日发出的函告中明明写的是由贵司进行装修,为何现在又说是次承租人进行装修?虽然《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不超过租赁面积百分之五十的,转租无需经我司同意,但是贵司并未向我司出示贵司与次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而在4月15日的函告中也并未告知转租事宜,再加上装修工人含糊其辞,我司有理由怀疑贵司的转租面积已超出《房屋租赁合同》的约定。现在,我司要求贵司出示贵司与次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

本文由站长之家用户投稿,未经站长之家同意,严禁转载。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反馈入口)。

调解员首先询问出租方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原因,出租方回答道:“我司希望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承租方改变经营业态,转而经营服装,已经与我司在附近商铺经营的服装城业务相冲突。”

次承租人的装修工人于2018年4月2日进驻涉案房产,但多次遭到出租方的阻挠。承租方于2018年4月15日向出租方发函,称承租方定于2018年4月2日起对涉案房产进行装修,但该函并未告知转租事宜,亦未告知进场装修的主体系次承租人。在收到承租方的前述函告后,出租方仍以不具备身份证明文件为由阻止次承租人的装修工人进入涉案房产。

参考文献

因经营不善,承租人决定将涉案房产转租给第三人。2017年3月20日,第三人C公司(下称“次承租人”)作为甲方,承租人作为乙方,双方签订《协议书》,主要约定为:其一,甲方实际租赁面积约5600平方米;其二,乙方委托甲方对其余租赁房产进行经营及物业管理。此后,次承租人将涉案房产分租给多家服装经营者,从而在涉案房产经营服装城。虽然承租方与次承租人之间签订的《协议书》约定租赁面积仅为5600平方米(未超过涉案房产租赁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但其他证据材料表明涉案房产的分租户所支付的租金全部归次承租人,因此有整体转租之嫌。

二、商业地产租赁典型案例

1、甲方同意将其xxx房产出租给乙方,租赁房产的计租面积为13500平方米,租赁期限为15年,租期自2009年2月28日起算。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