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迁延 1 房价一条龙
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 2 一条龙房价与一条虫增量 楼市出现行情的城市,往往有各种利好作为支撑。比如经济的迅猛增长,人口资金的流入等等。但对于今年上半年的苏州来说,这些因素恐怕都不是必须的。 如果只看这些基本面,会有一种感觉,苏州在危机中放飞了房价。土味一点的说法就是,苏州房价在坟头蹦迪。 上半年房价增长领涨一二线的同时,苏州的GDP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均在江苏位列倒数第三,十分罕见。
且苏州的名义增速比实际增速更低,只有4.8%,一般情况下,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说明经济正在发生通货紧缩,往往意味着经济并不景气。 也许,苏州在下半年能够逆袭,但至少上半年的苏州经济没能跟上房价的增长节奏。经济增量与房价增量相比完全是一条虫。 增量一条虫说的不仅是今年的GDP增长,还有近年的苏州人口增量。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苏州常住人口在2012年迈入千万级别,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至去年末,七年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量,约莫为3万人。 除了15年的流入人数稍显难看,整体来看增长稳定。似乎,苏州人口吸附还挺不错。 大错特错。 因为增长的人口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热增长人口。用新生的婴儿减去死亡人口数量,这是城市的自然增长人口。 通过查阅统计局的数据发现,这些年,苏州每年自然增长也是2-3万人,与每年常住人口增长数量几乎一致。 换句话说就是,苏州的人口增长是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外地流入进来的。扣掉自然增长的人口,苏州连续7年的人口净流入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在去年,苏州人口增长3.8万人,是近年最好的业绩。然而并不值得欣喜,在抢人大战烽烟四起的去年,多个城市都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可贵,把苏州的业绩横向与其他竞品城市一比较,不值一提。 泛长三角地区五大核心城市,互为现在的潜在的竞品城市(上海特殊,绝对的华东第一,没有必要对比)。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年鉴 苏州的人口总量是五城之最,人口增量却五城之末。 3 流入人口存量巨大和周边县域富裕购买力 细细挖掘苏州的背景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便短期内缺少净流入人口,也并不影响苏州拥有人口方面的利好。 喜欢看篮球的同学都知道,NBA球员都有巅峰期。只要巅峰期时积累到足够的荣誉,即使到生涯末期也有很高的江湖地位。 苏州便是如此,在其人口吸引力的巅峰时期,吸收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份红利正在被苏州慢慢的消化。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苏州的常住人口刚过千万,在国内尚不及天津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而常住的外地人口数量,却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外来常住人口占比超过常住人口的50%。 常驻人口的数据,各地区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具有参考意义然而不够准确。而有一项数据是精确可参考的—各城市的小学生人数。通过此数据观测城市人口规模,更加准确和客观的。
苏州的小学生人数,反超了武汉天津这两个总人口更多的城市。与上面的抽样数据交叉验证,基本可以确认苏州人口确实在千万级别。 所以,虽然苏州近年的人口流入几乎停滞,然而凭借2000-2010年的外资浪潮,苏州早就顺势开启“抢人”模式。那一阶段流入苏州的青年人口,现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使得小学生人数反超了比苏州人口更多的武汉天津等城市。 这就是苏州的底气,也是苏州地产市场的支撑。去年华东五强中,吸人大法耍得最炉火纯青的杭州,成功吸附了30万之众。即使这样,尚据苏州的外来人口数量相差88万。可见苏州流入人口存量的丰厚程度,没办法,谁让人祖上阔呢。 另一方面,苏州还有一种相对特殊的城市特征,辖区内几个附属县实力强劲,全部为例全国前十强县。附属强县的购买力转移到了苏州市区,也极有可能是上半年苏州房价的主要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