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18:50:16 来源: 商业地产运营的五大痛点对于国内众多被迫从住宅地产领域转型至商业地产领域的运营商或开发商而言,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普遍靠销售可变现物业回笼资金,除了万达、新城、华润、万科等国内知名企业不愁卖,并通过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及影响力为其销售“背书”外,国内一般中小民营开发企业现在投资者越来越来越理性,商铺产品越来越难卖!大部分房企以前最关注就是如何快速去化?或溢价销售,仅此而已!现如今随着中小投资者对商业地产价值的“痛点”认识加深,商业运营决定投资的成败!也成为国内众多中小民营房企商业地产开发无法回避的“痛点”!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商业地产运营的五大痛点如下: 痛点1:预算管控难 相比住宅地产运营而言,商业地产运营的精细化管控要求更高,住宅地产的报表精确度以“万元”计,而商业地产的报表要精细到元甚至角、分,因而要求商业地产的预算管控体系能够真正建立起来。在预算管控方面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控。 1、预算目标可控。 商业地产预算目标的编制更为复杂,同样是收支两条线,商业地产的收入预算目标需分为销售收入和租金收入;支出预算目标需分为开发成本、运营成本二大费用。其中“租金收入预算目标”和“运营成本预算目标”的编制及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标杆企业L企的解决思路,一是基于合同的租金预算管控体系。 首先,基于合同的预算编制思路。L企的租金预算目标是基于每个商铺的每个合同来编制,如果存在空铺情况,则通过“预计合同”的方式解决。 其次,预计合同服从整体租金规划。空铺所对应的“预计合同”租金规划,取决于此商铺所对应的业态规划,如果此铺规划为餐饮业态,则需参照餐饮业态的租金规划目标,来倒算出此商铺今年必须贡献的租金收益,从而推导出最迟开业的时间要求。 再次,四个维度把关预算目标。各商铺对应的租金预算目标确定后,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基于预算单价、保底收入、上手合同价格、同楼层同业态最高租金水平等四个维度,与合同价进行对比,决定是否审批此合同。 最后,租赁政策实时监控。如果有新的租赁政策出台,L企还将各合同执行的情况与租赁政策进行实时比对,找到与租赁政策不吻合的点。 二是运营成本预算管控体系 首先,基于项目将运营成本分成三大类。L企的运营成本预算目标的编制基于合理、规范的运营成本科目树来编制,将运营成本分为运营整改、推广和招商三大部分,按照项目维度编制后,由商管公司统一汇总。 其次,统一运营成本科目确保口径一致。L企专门制定商业项目运营成本管理制度,将实际业务与运营成本科目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不同项目的运营成本归类的统一性。 再次,两道关卡把关确保运营成本预算目标不被突破。第一关是付款申请时,将付款申请金额与运营成本预算目标相比对,控制不超目标;第二关是实际付款时,再综合审视。此外,允许季度间的运营成本预算目标腾挪。在实际业务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而导致运营成本预算目标被突破。此时,L企允许单季度运营成本预算目标被突破,但是,需在随后几个季度中削减运营成本预算目标,确保总预算目标不被突破,这样充分体现政策灵活性。 2、运营指标可控。 在编制合理的预算目标之后,需要将其逐层细分为商业管理团队管理过程中需实时关注的关键KPI指标,如资产收益率、租金增长率、EBITDA利润额、建面租金单价、租金占营业额比重等,还包括客流量、营业额这些关键的经营指标,这些指标既体现了商管团队的管理能力,更体现了不同商家的盈利能力,也是作为将来业态优化调整的关键输入。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解决。 首先,建立分级的KPI监控体系。对于L企而言,将集团整体的KPI指标分成四个层级,便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予以重点关注。在此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类型的可视化界面,对KPI指标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公司各级领导对商业项目的整体经营状况了如指掌。 其次,对重点指标进行专项管理。如对“客流量”和“营业额”这两个核心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以便我们识别各商铺的经营效益,适时进行业态的持续优化。这两个指标可进行专门监管,得出报表,从而可以直观了解促销活动、天气、节假日对商家营业额及客流的影响,据此制定出合理的运营措施,保障商业项目持续稳定运营。 再次,对异常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商业项目而言,除了实时关注正常的日常经营指标,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异常指标需要我们实时监控,比如空置率、掉铺率、租售比等,如果这些指标超过公司的预警线,则需对其重点关注和分析,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3、现金流可控。 对于商业项目而言,商管团队首先要保证现金流的持续稳定,其次还需关注如何通过过往租金水平来对将来的租金水平进行合理预估,用以预测将来的现金流,从而预测现金流量表中的波峰,提前进行削峰填谷,确保现金流安全。 首先,商业地产企业需要梳理现金流平衡策略。可以参考遵循以下三个等式:可售型物业的销售收入=持有型物业的开发成本、订单资金=开发贷款准备金、租金+物业费+停车场收入=资本化利息。 其次,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整体现金流进行完整分析,通过对已知现金流的了解,对将来的现金流发生情况进行合理预估。 痛点2:招商管理难 对于刚从住宅转型的商业地产的开发商而言,在解决了预算管控和资金的问题之后,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正常有序地开展招商管理工作。这些新转型的开发商存在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资源库作为发展商业地产的坚强后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品牌资源库储备。 很多转型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没有足够的品牌资源的情况下,或自行组建招商队伍或寻求招商代理,开发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风险姑且不说,然而,此时国内商业地产运营中的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逾80%来自于,自行组建如招商团队、不懂定位与业态组合(许多商业地产项目甚至根本无定位与业态规划),专业一点的依据项目各层平面图还做品牌或租户落位,但为啥如此落位?业态占比是否过高或过少?如此落位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没人会关心了,这种粗放式的开发或运营,这些问题到最后交由商业运营团队解决了......这也是国内商业同质化的根源之一,姑且在此不论,因此,无论是开发商自已组建招商团队或交由代理招商团队,只要能招几家所谓主力店诸如大型超市、院线、大餐饮、KTV便基本大功告成了,这也导致国内中小民营开发商的商业项目运营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也导致在招商阶段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