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 来源: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 纵使楼市如何翻涌,也敌不过岁月沧桑操磨,转眼间,2020年就走了一半。 总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楼市像是过山车,给人的感觉除了胆战心惊就是“魔幻重重”。 有疫情打击下的惨绝人寰,也有新冠之后的万人抢盘,城市再掀的抢人大战,中央三令五申的“房住不炒”。 一方多城放松政策难逃“一日游”魔咒,另一方小区业主密谋房价炒作。这边经济匍匐在地,写字楼空无一人,那边人们成群结队闯进售楼处抢购豪宅。 每一个楼市缩影都是一个写实的社会现象,不过,看惯了也就不会心起波澜了,因为在二十年前,中国楼市即是如此,当下如此,未来亦如此。 资本市场运作下的达尔文进化论,是楼市的铁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城市,都处于弱肉强食的游戏中,割韭菜的镰刀从未停下。 对于普通人来说,改变游戏规则不切实际,要做的,只有适应环境,看清玩法,逃顶入底,在浪潮中翻涌出自己的浪花。 如果上面这些话你能看懂,恭喜,你已不再是楼市小白玩家。 那么2020上半年的楼市对于我们究竟藏着什么寓意,楼市呈现怎样的规律,哪些城市迎来了机遇,购房者该如何判断?接下来,子木以一篇汇总文帮你解析。 有什么不同 作为楼市观察者,我们一直在思考,2020年的上半年市场究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提到这个呢? 是因为今年我们的确在大环境上遇到了许多突发变量,例如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大国摩擦二次升级、美股跌宕、台港问题探讨等等。 楼市作为国民财富的主要载体,自然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论坛开幕式上,经济顶层设计师依然肯定了这个事实: 1、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但形式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 2、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现积极变化,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 单独把车市和楼市拎出来讲,又和经济形式对应上,其中缘由我不说,你应该懂。 所以兜兜转转,我们其实又回到了2015年,只是现在不同于过去的是:基础限法绝对不会放开,炒房客没有空间,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城施策做「刚需刺激」,而不是一股脑全部放开。 这样操作,房价有小涨机会,但大涨没有空间,市场也相对理性。 退一步讲,2020年再来一波全国性大牛市,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承担得住这样的重击。 自己的周期 不得不说,2020年上半年的楼市表现出了严重的分化。而分化的决定因素有两个: 1、综合购买力(这个城市到底还有多少持币待购的刚需) 2、自我楼市周期(房价和真实价值的距离) 以此来看,疫情影响下,有些城市居民购买力依然强劲,例如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有些城市则需求进入疲软期,房价横盘阴跌,例如南昌、济宁、北海、淄博等城市。 过去你问我,下半年房价是涨是跌,我能给你一个差不多的信号。但现在你问我下半年房价涨还是跌,这真是难以言口。 因为每个城市的楼市周期都不一样。 我用楼市风向标北京和深圳给大家举例,观测方法大家应该关注一下。 北京,2015年的房价是4万/平米左右。经过一年跳涨,从4-6万多/平米,在2017年年初,炒房客入场,飙至历史高峰7.8万/平米。 之后就是2017年史上最严政策“317”出台,房价被打回原形,维持在5.8/平米左右。 2017年到今天,整整历时三年,北京房价被压在6万/平米以下。同时,北京三年房价一直没有跌破5.5万/平米,这就是所谓的横盘筑底,跌无可跌。 去年年底,我喊北京读者去买房,是因为监测到了市场异样:在房价趋弱,传统淡季11-12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连续上涨,出现了翘尾行情。 这是很不正常的,这相当于你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又脱掉一件衣服,证明什么?事出有妖。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北京底部蕴藏的刚性购房需求,进入了不得不爆发的阶段。 结果也证明了这条推论,今年疫情结束北京成交大热,在5月份迎来高峰期,新二手房成交达到2.6万套,达到三年内的峰值。 半年时间,没买房和买了房的购房成本差了一大截,而且这波涨上来的房价,是主力刚需入场带动的,意味着再也回不去了。 这套研究方法适用于任何城市,还有山东青岛、沈阳大连的行情也是跌到底后的蛰伏反弹。 扩散效应 除了北京,在上半年里深圳的表现也意外抢眼。 对于深圳这个城市我在多篇文章里叙述过,市场需求爆发来自于长期供需失衡下的政策刺激。 2019年年底一波“取消豪宅税”击起了水花,新创造的购房需求,直接会把楼市热度拖到2020年小阳春。 结果2020上半年深圳迎来大湾区多重规划利好,信贷宽松,利率下调,又有预期的深圳40周年大庆相重叠。 房价涨势迅猛,一度超过北京登顶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