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政策信号十分清晰。如7月20日,银保监会提出要“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各地还在更大力度地打击不合理投资需求,对“假离婚”“假落户”等问题打了政策“补丁”。如深圳规定,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三年内购买商品住房,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而杭州则拿出了人才购房五年限售的政策。 具体来看,南京7月28日对外发布关于做好人才优先选房及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工作的通知,针对人才优先选房、支持刚需优先购房等事宜,发布摇号、选房的具体细则,其中摇号分四轮进行。 南京市房地产学会会长吴翔华表示,住房是刚需,出台人才优先选房的政策,能够吸引人才,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而支持刚需购房是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的有力举措,也有利于稳定市场。
原标题:房住不炒 多地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 构建长效机制 对于宁波的调控新政,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的亮点一是对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二是在原有限购升级的基础上保障了无房家庭的购房需求,结合五年限售与房企供应房源不少于50%的政策,供需两端发力,支持自住需求的释放,又严防炒房的风险。 深圳调控新政威慑力十足,此前过热的市场环境降温明显。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分析,7月20日至7月26日,深圳二手房网签1700套(含自助网签),而这一数据在其前两周分别为10023套和5143套。业界认为,随着新政效应逐渐显现,未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将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低位运行。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一些过热城市预计后续政策还会收紧,尤其是近期没有出台调控政策的地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政策收紧并非一味打压,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深圳,近期,南京、杭州、宁波等地房地产市场调控也相继升级。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各地在继续保障刚需的同时,对投资投机行为的打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调控政策收紧,此前出现过热的区域也有望降温。 宁波则针对无房家庭优先认购商品住房出台具体操作办法,该市六区三类无住房家庭可优先认购一套商品住房:一是家庭成员之一具有市六区户籍;二是近三年内在市六区已连续缴纳24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三是本人或配偶属于本市引进的顶尖人才、特优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级人才。此外,政策还规定,房企应提供不少于50%的可售房源供无房家庭优先认购,增加无房家庭的房源保障。 陈霄表示:“各地调控政策对于保护刚性需求、打击炒房现象的城市有一定的借鉴,预计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投资性需求会有一定抑制,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驶入快车道,主要反映在部分城市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中。如涉及城市政府主体责任、金融制度、财税制度等多方面的政策,它们既非单一手段,也不是短期行为。 “各地预计都会跟进落实中央的各种精神,且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政策制定。”严跃进表示,中央层面的表态对下半年楼市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政策调控之弦依然会绷紧。不过,相关市场参与者不必过于担心政策收紧等内容,要理解各个城市政策的定力和市场进一步稳定的动力。 (责任编辑:DF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