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近年来也有逐步放缓趋势,年同比增速由2016年的22.8%降至2021年11.5%,阿里巴巴股价膝折、裁员风波不断,雪梨等网红遭查处等,也不免让人对数字经济是否是“数字游戏”产生高度怀疑。 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对经营者自身或者其商品的销售状况、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并详细列举了互联网领域常见的虚假交易、虚假排名、虚构用户评价、虚构点击量等“刷量炒信”行为,为数字经济“脱虚就实”提供了法律保障。 可以预期,在此番整治行动之后,数字经济难免遭遇短期“阵痛期”,对整体GDP的贡献率也会大打折扣,但长期来看,去掉水分的数字经济,数据未必漂亮,但基础必然牢固,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光明,而作为数字经济代表的杭州,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04 前景预判:2022年预期高位回落 3-5年年成交1500万平高位持稳 (本节有删减) (一)库存见底,调控难言实质松动,边缘区域限制性政策或将全面松绑(略) (二)2022年供应或降至1350万平,成交高位回落持稳1300-1600万平 我们以两种方法对杭州2022年供需规模进行预判:一是占比法,以历年前5个月占全年供应、成交比重为基础进行比例预估,然后以2022年前5月成交除以相应预估比重得到全年预估供应和成交面积。根据CRIC监测,供应和成交“大年”占比还是存在显著差异,“小年”前5月占比不到3成,而“大年”前5月占比则在5成左右,从2022年前5月成交量与历年前5月成交量进行对比,今年大概率将迎来供需疲软的“小年”,我们取26%作为2022年占比参考值,可以得出,2022年杭州供应规模和成交规模预计为1347万平方米和1139万平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24%和48%。 二是因杭州为供应主导型市场,我们可以通过2021年涉宅用地成交面积预估2022年新增供应面积,并根据历年供求比推断2022年可能成交面积。通过整理杭州过去两年(2019年-2020年)成交的地块的拿地时间、开工时间和开售时间,以中位数来看,杭州从拿地到开工时间基本在65天,从开工到到开盘时间则在205.5天,即从拿地到形成新盘供应在270.5天,约9个月。我们盘点了杭州2021年涉宅用地成交情况,剔除已经入市的项目建面,2022年新增供应约有1334万平方米,而按照0.8-1.2的历史供求比水平来推算,2022年成交规模预计在1112-1668万平方米之间波动。 结合两种预估方法,综合来看,2022年杭州新增供应面积预计在1350万平方米,而成交面积大概率在1300-1600万平方米波动。 由此可得,2022年杭州整体供求关系仍将持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不过若将各区域2022年新增供应面积占比和2022年前5月成交面积占比进行横向对比,不难看出,供需错配情况还将持续加剧:钱塘区、临安区、萧山区、上城区整体供应相对稀缺,或将保持供不应求走势,余杭区、富阳区、拱墅区则将面临供应过量问题,整体库存压力持续加剧,而西湖区、滨江区、临平区有望延续供求平稳态势。 (三)3-5年成交中枢持稳1500万平,主城和远郊分化预期持续加剧 依据上文分析的周期波动规律,自2019年杭州进入政策“高压”的深度调整期之后,受限于供应,整体年成交基本围绕1500万平上下波动,我们认为,3-5年内整体成交还将在1500万平高位持稳,并不会有明显拉升,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行业大背景下楼市进入低增长时期,毋庸置疑,楼市普惠时代结束,类似于G20、亚运会带来的基建、产业红利持续释放的“黄金期”已然过去,而核心二线的“抢人大战”也已接近尾声,短期内无明显利好带动,成交的释放空间也会明显受限。 二是杭州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从杭州政府一以贯之的调控思路来看,土地出让金全国前列依托的是把地卖的更贵而非卖的更多,核心区域地价涨幅有限,而不断缩小主城和边缘区域的地价差,控制供地规模才是政府维持楼、地市热度的不二法门,由此不难看出,若无供应明显放量,整体杭州楼市成交很难再上台阶。 三是目前杭州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一二手倒挂”导致的区域去化冷热不均,主城区供应受限“一房难求”,外围库存高企,去化困难。中长期来看,这样的分化格局还将持续延续,主要是基于购买力持续分化,高净值人群多以从商和从事互联网行业为主,虽然短期面临“瓶颈”,不过中长期发展机遇犹存,能为主城区楼市成交提供很好的需求支撑;不过这部分购房需求很难引导到外围富阳、临平等区域,而对于本地务工从事基层服务行业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依旧对“高房价”望而却步,也很难对外围区域形成有效的需求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