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公司的净利润由5.6亿元增至9.4亿元,CAGR为11%,增速高于收入端增速。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34%。 对于利润端增长的明显提速,公司解释为:主要因本期较上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所致。这个公允价值变动暂按不表,放在下文解释。 商业地产的核心价值由其所处的区位决定。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中的排头兵、西南地区人口净流入的主要城市,公司将主要卖场布局于成都主城区,无疑将持续受益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整体来看,背靠着成都经济这个大基本盘,公司过往的收入与利润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与此对应,公司收入中的现金含量保持充足,2016年以来收现比持续保持在经验值1以上。 而经营性现金也基本保持每年8-9亿元的净流入,覆盖资本开支后,每年仍能沉淀数量可观的自由现金流,2021年自由现金流为5.4亿元(2020年发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骤降,将下文进行阐述)。 公司的卖场生意看似不起眼,赚取的真金白银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再看一眼它的盈利指标,就难免更让人心动了: 2016年以来,公司的毛利率稳定保持在67%以上,2021年为70%;而其经营利润率同样保持在55%以上,2021年达到59%。 公司凭借较为优越的地产区位条件,以收租的方式稳定地从成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汲取着现金流,核心盈利指标显示公司家居卖场这门生意过往的盈利能力不仅稳健,还很强。 与此同时,公司保持着较低的负债水平,有息负债率几乎为0。 (来源:一点就有的“市值风云”APP) 二、有边界的经营优势与无边界的金融资产配置 既然是这么好的一门生意,为何不进一步扩张呢? 想必大家也能一眼看出来,公司的经营优势区域是成都地区,其核心竞争力是区位较优越的地产资产。异地扩张所需的品牌优势、资金实力、渠道布局能力等要素,公司并不具备。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与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全国连锁型企业在实力上不对等,公司在业务扩张方面一直较为谨慎。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来源:互动易) 然而通过密集布局来巩固公司在成都地区的竞争优势,还远达不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除了其他家居卖场企业以外,公司更长远的竞争压力来自于线上渠道的渗透。 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家装平台在消费者购买装修产品的渠道占比合计约为24%,虽然线下家居建材卖场等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线上渠道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来源:贝壳研究院) 一面是边界清晰、扩张受限的经营区域,另一面是进一步发展、再投资的增长诉求,公司会如何选择? 答案是,试水金融资产投资。 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分两类: 一类是主要以租户为客群提供经营性贷款与商业保理业务的保理与小贷业务; 另外一类是参与股权投资、上市公司定增、新股申购等股权投资业务。 (来源:公司公告) 2020年公司发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骤降主要就是加大了保理与小贷业务的投放力度,导致其他应收款激增所致。而2022Q1利润端增速提高,则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关。 (来源:2022一季报) 截止2021年末,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占净资产的比例约为10%,规模尚小,目前金融资产投资的结果显示良好。 长远来看,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的融合式发展才刚刚开始,后续效果还有待观察。 (来源:互动易) 三、股东回报优厚 截止2022年3月末,实控人刘兵持有公司43.7%的股份,刘兵、刘华云、刘义三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股份合计达80%,实控人控制权稳固。 (来源:低调的实力派“市值风云”APP) 虽然公司在再投资方面比较谨慎,但在回报股东方面堪称优厚: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2021年分红比例达到64%;累计现金分红16.4亿元,超过累计募资10.3亿元,实打实地回报了股东。 (来源:又帅又能打的“市值风云”APP) 2021年公司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8元,以2022年7月25日的收盘价11.8元/股计算,公司的股息率约为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