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工具箱还有多大空间?(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8-22 16:25
如何使用photoshop 普法栏目单行道 黄手帕央视版 黄仙裳幼赴童子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6月30日中国房地产报“2022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上曾呼吁,要多部门配合协调制定出台综合性权威性房地产政策文件,明确房地产未来的新体制、新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明确房地产税收、信贷、土地、限售等政策大方向,给房企和居民一个可靠预期。“如果现在能出台这样一个文件,也有利于解决当前各地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刺激政策。”

针对当前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实施中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政策效果加以评估,对不合时宜的政策及时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首先,在金融信贷政策上,房贷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降低政策利率将引导LPR调降,有助于给按揭贷款释放红利。就5年期以上LPR而言,在当前涉房类贷款疲弱环境下,与前几年实际执行的7~9折后房贷利率相比,按揭贷款利率仍存在较大下降空间。银行在房贷利率上适当让利,不仅可以刺激住房消费,也是对银行体系内空转的资金的有效盘活。银行作为房地产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也有责任有义务与房地产行业共渡难关。

第二,房企纾困政策应做出适当调整。目前“救项目不救房企”的纾困策略,在销售回款大幅下降、弱信用资质房企融资难的情况下,难以阻止房企违约事件的蔓延。无论是房企债务危机还是项目烂尾,其根源都是房企流动性出了问题。问题的性质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解决办法也要有所区别。对于已经无法救助或救助成本过高的企业,该放弃就放弃;大多数企业原本没有问题,只是由于预售资金监管过严,加之销售节奏放缓,出现了暂时性的流动性紧张,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为企业注入流动性,而不是一味盯在受困项目上。

8月16日,有消息称监管机构计划通过指定国有企业担保和承销示范性房企的人民币债券,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监管部门近期指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中债信用)对房企发行的中期票据开展“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涉旭辉控股集团、碧桂园、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示范民营房企。这一政策措施如能落地,对于民营房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第三,适当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政策。预售资金监管问题是引发这一轮烂尾楼停贷风波的重要根源。不可否认此前预售资金监管存在较多漏洞,但是出了问题就一刀切地把预售资金封起来,极有可能导致房企资金链断裂,引发更大范围的项目烂尾。这就需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创造腾挪空间,制定一城一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的细化方案。例如进一步细化预售资金提取节点,细化项目开盘节点,在有担保的情况下允许公司在同一城市不同项目和区域间适当调配资源。

第四,对不合时宜的调控政策加以修正。一是适当调整集中供地政策。集中供地政策初衷是通过调节土地出让方式来控制地价过快上涨,防止开发商抢地,但目前土地市场持续转冷,房企拿地积极性转弱。有些城市已经通过开启供地“预申请”模式、增加供地批次、优化供地结构和竞拍规则、延长土地款缴纳期限、降低保证金比例等方式,对供地政策做出调整。二是适当放松“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满足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三是进一步放松不必要的行政性限制措施,例如调整优化限购、限售、限价政策,放松二手房交易限制,对豪宅项目取消限价,适当放开限购。

第五,盘活商住房、滞销房、烂尾楼等存量资产。对于部分烂尾楼项目、商住房项目,可以采取政府收购方式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引入专业的运营机构,或者允许房企自持运营,并通过REITs将资产盘活。特别是商住房项目,由于政府政策调整,导致大量项目无法变现,成为房企的沉重负担。如能盘活这部分资产,既节省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费用和时间成本,也助力开发商实现了轻资产转型。近日浙江湖州市就出台政策,提出对困难房地产企业的滞销房,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作为保障安置用房。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