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商业贿赂法网日益严密 倒逼企业重新审视政商关系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7-28 15:32
双牌二中贴吧 裂神曲 青海方言憨豆先生 九锁影院 富贵山春图 灵侠传说 景伯宁 szx性爱社 湘君理财堂 李海芙 dotamh 黎家大院唯美图库 沢井亮ryou sawai

  □ 本报记者 余飞

  问卷调查还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类型、规模、行业的企业都普遍认为刑法修正案(九)有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包括公司领导层对于合规更加重视(63.9%)、有利于促进形成业内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43.3%)、公司分配更多的资源给合规工作(22.4%)。特别有国企指出,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有利于降低海外投资风险(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2015—2016中国反商业贿赂调研报告》发布

  同时,行政执法领域的反商业贿赂档案制度,包括失信企业“黑名单”、医药购销领域“黑名单”等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开展行业信用评价、信用建设和信用培训工作,完善医药购销不良信息记录采集平台,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公示。  

  针对刑法修正案(九)、行政诉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对企业的影响,调研团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31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77份。

  调查发现,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对反商业贿赂执法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企业对此体会最深。调查发现,约半数受访企业认为执法程序更加规范,有近五分之一的企业认为救济方式更加便捷,并且有近15%的受访企业认为执法结果更加公平。较多的民企认为,在救济方式上以及执法结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体而言,大部分企业看好行政执法变化,但也有35%左右的企业认为是纸上谈兵、没有太多的变化,其中快消品与食品行业持这一观点的企业占到55.6%。


  据了解,2016年年底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基本建成使用。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区域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17个省份依托工商部门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收集的企业信息总量已超过2亿条。

  商业贿赂在腐蚀个别政府官员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商业诚信体系,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无疑比一般暴力型犯罪更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不正当地排挤竞争对手,损害竞争秩序,破坏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妨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2016年全国“两会”也将反腐和打击商业贿赂议程提到了新的高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后,70.1%的受访企业做出了反商业贿赂合规方面的调整,其中最普遍的措施包括完善内控与合规政策、进行相关培训和合规调查。具体而言,77.5%的外企进行了合规举措的调整,63.4%的国企和60%的民企也做出了反应。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些国企已经走出国门,部分国企还增加了对海外子公司的反腐败调查。

   企业进行反商业贿赂调整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在不断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在行贿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和招投标环节,查询行贿档案系统成为必要条件,对行贿犯罪记录人作出多种限制,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另一方面提高行贿犯罪违法成本。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从保密措施、反报复、奖励金额三个方面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和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行动。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这部修正案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于2015至2016年度执法频率,近半数的企业认为是保持原状、没有太大的变化,约9%的企业认为执法越来越频繁,约8%的企业认为有所减少,还有近35%的企业不清楚执法频率的变化。从企业性质、规模角度统计,反映出来的趋势与总体统计的趋势是一样的,但医疗和健康行业反映执法越来越频繁的企业约23%,远高于其他行业。

  反商业贿赂执法日趋严格,不仅可以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查办案件数量中看出,也可以从企业人员接受调查的情况得到印证。

  反商业贿赂倒逼企业重新审视政商关系

  近日,《2015—2016中国反商业贿赂调研报告》出炉,其中记录了由法制日报社所属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方达律师事务所发起的中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调研。此次调研主要以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77份,从企业所有制类型(国企、外企、民企)、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人数多于500人的大中型企业、少于等于500人的中小型企业)三个维度,对企业或其员工遇到的反商业贿赂执法情况、企业反商业贿赂合规现状和执法变化趋势与漏洞进行了分析。

   反商业贿赂执法日趋严格

  “报告”认为,2015年以来,我国的反商业贿赂立法进一步完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刑法修正案(九)、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现。

  反商业贿赂执法还存在哪些漏洞?约半数受访企业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漏洞最为突出:过于宽泛的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不透明、缺乏实际有效的救济途径。

  调查发现,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第三方违规行为、不当折扣及现金返利和未能准确入账是企业遇到反商业贿赂调查或处罚的主要原因。外企由于第三方的违规行为、不当折扣及现金返利原因被调查的情况远高于其他原因;对于国企、央企来说,礼品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执法起因;民企则因为第三方违规行为及给予的其他经济利益未能准确入账遇到调查的情况最多。

  不同规模的国企、民企、外企均反映了以上问题,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外企认为存在过于宽泛的执法自由裁量权、执法不透明。整体而言,经历过最多行政执法的医疗与健康行业,对这些问题的感受比其他行业更加强烈。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了商业贿赂的概念,赋予执法机关更加明确的执法管辖权和监督检查手段,强化了执法机关的执法权力,加大了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罚幅度,将第三方协助违法的行为纳入打击范围等。

  反腐败大趋势,也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期许盼望。随着大量贪腐官员的落马,牵涉其中的企业家也受到影响。反腐大趋势也在瓦解旧的政商关系,以贿赂官员取得竞争优势的成本大大提高,守不住底线的企业家随时可能身败名裂。也正因这一关系,在反腐败工作中,反商业贿赂显得格外重要。

  不过,也有受访企业认为,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企业可能面临反商业贿赂调查或处罚的风险(3.6%)、商业机会缩水(2.9%)以及业绩目标难以达成(1.8%)。

  从行政执法角度看,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3全年、2014全年以及2015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2015年上半年工商系统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数量下降明显。虽然2013年以来全国案件查处数量有所下降,但个案平均案值及平均罚没款数均呈上升趋势。

  日益完善的立法、日趋严格的执法在不断压缩商业贿赂空间,有利于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不过,对企业来说,反商业贿赂力度的加大,也意味着压缩了灰色经营空间,企业是如何看待反商业贿赂工作的?

  “报告”预测,未来,随着部分地区工商部门与食药监部门、质量监督等其他部门进行合并,组成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商业贿赂的行政执法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强。

  “报告”认为,刑法修正案(九)对有关贿赂犯罪的条文进行了多处修改,突出改变以往“重受贿、轻行贿”的误区,加大了对行贿罪的处罚力度。修正案提高了对行贿人免除处罚的条件,对可以从宽处罚的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增加了对行贿人并处财产刑的处罚;同时增加了“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新罪名,扩大了对行贿的打击范围,解决了以往大量存在的对领导身边人行贿的问题,以期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贿赂犯罪。

  除立法工作外,一系列反商业贿赂的制度也在建立。

  从行业来看,对于医疗与健康、金融与投资、快消品与食品三个高危行业而言:医疗和健康行业因经销商或代理的违规行为、不当折扣、现金返利及给予其他经济利益未能准确入账而受调查或处罚的现象突出;金融与投资行业因未能准确入账及礼品问题引起的调查和处罚现象突出;快消品与食品行业因不当折扣、现金返利、第三方违规行为和进场费、陈列费、堆头费等原因受到调查和处罚的现象突出。

  制图/高岳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