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万亿元,居民的杠杆率迅速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巴曙松给出的数据,中国居民杠杆率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2016年估计会达到43%-44%。与发达国家比还不算高(英国、美国在80%以上,日本超过60%),但和墨西哥等人均GDP较为相近的国家比已经比较高了。如果看房贷收入比,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的水平。如果看交易杠杆率(新发放房贷规模/房屋销售规模),2015年中国为43.12%,而美国是在接近50%的时候发生了次贷危机。 第二,社会成本的压力会不会显性化? 当前一二线市场的房地产兴盛,看起来没有输家,政府、开发商、融资者、购房者包括已有住房者,谁的利益都被推高了。但是,兴盛背后的社会成本可能越来越高。有产者随着房价上涨,财富获得感会增强,如果抵押,也可以得到更多贷款,其每年长出来的“资产收益”远超上班族一年劳动所得。他们通过金融地位带来的优势在不断增强。无房者到哪里贷款呢?即使能贷到款,利率会多高呢?他们的资产劣势必然带来多方面的劣势。包括孩子受教育,有房和无房户的差异也很大。类似这些无法定量的压力,要不要真正去关切? 第三,如果房价从高点回落,有没有风险预案? 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最近看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搜狐财经专访时,建议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他说中国有一个趋势,一方面农民要进城,同时一部分城里人也想下乡,到小城镇去。北京郊区有一个农民的房子,你能去买吗?买了以后法律是不认可的。怎么真正保护农民利益?有些人说农民的集体用地、宅基地不能动,万一把卖了的钱花了社会不就不稳定了吗?这种人不仅农村有,城市也有,比重到底有多大?可能只有1%。农民这些土地资源,无论是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宅基地,只有通过交易、流转以后,它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如果不允许它流转交易,你要保护农民利益,农民利益是多少你都搞不清楚,谈何保护? 我完全赞同刘世锦的主张。如果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的突破,可以和城市对接了,很多城市的很多区域的地价,都会有一种“拉平效应”吧,就像低成本的中国劳动力进入制造业,欧美制造业马上就转移了。 这一轮中国房地产的兴盛是在人口结构、经济基本面等都不支持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非典型兴盛”,是房地产资本主义在“施魅”,但能走多远呢?砖头比人民币硬这么多,这是多么可悲的兴盛!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失落了20年,居民财富缩水,企业资产缩水、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坏账大增、政府债务高筑。中国虽然有中高速增长的支撑和一定的城镇化空间,但要不要早做准备呢?大跌带来的负反馈中国是受不了的,那么高位停住、高位横盘是不是相对理想一点的方式?!有发展商说:“过去搞开发,当然希望涨,但测算依据是不下跌。一下跌客户都会挑你的各种毛病。现在,大家的预期已经变成不会跌,跌不了。有的开发商财务成本高,心理预期已经是不能跌,肯定涨。这种单边逻辑其实很危险!” JackHershey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在学习结束的晚宴上,我问他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他说:“我们有一位28岁的博士,毕业后到斯坦福大学教书,买不起房,租也有压力,学校权衡了一下,让他到30英里外的地方住,然后司机接送。”他说刚去过旧金山,出租司机告诉他,30年前花6万美元买的房子,现在是100万,所以他准备不做了,把房子卖掉,用卖房的钱回老家能过得很好。 “泡沫最后,一定是一个悲剧(absolute tragedy)。”教授说。 旧金山是我心目中的圣地。但听Jack Hershey的语气,他一点也不羡慕。 本文作者:秦朔,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 每日最新股市操作指南和涨停板预测都会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证眼看盘里公布,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agu819 ),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