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意味的是,滴滴媒体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月29日和30日两天,上海市内打车去往民政局或婚姻登记中心的智能出行量相比上周同一时段增长1.9倍。同比增幅最多的是浦东新区、虹口区和宝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
近日,上海房产市场上一直有传言,9月1号起,上海将加紧限购,不仅要恢复“认房又认贷”的房贷政策,更关键的是,一年之内离婚的还要按已婚情况处理。面对疯了般的上海离婚潮,8月29日傍晚,上海市住建委出面辟谣: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但这似乎并没有动摇人们离婚的“决心”。 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网站数据显示,8月27日至31日,上海市连续5天住宅成交量超过1000套,8月29日甚至超过2000套。 此时的离婚登记大厅,找不出一丝与“舍”或“离”有关的情绪,每个人似乎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8月31日下午1点,当我再次返回离婚登记处时,门口已经排了20多人。排队号紧紧攥在手里,保安叫号之后,离婚者鱼贯而入。 临走前,只是来采访体验的我把号给了一对来晚了没拿到号的老夫妻。“现在离婚也要排队,跟80年代排队买东西一样嘛。”老头70多岁,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为什么离婚之后买房能省钱,儿子就催着他和老伴儿来离婚了,“反正是给孙子买房,别问啦!” 离开婚姻登记中心时,电梯间里碰到的一个快递小哥看着我摇头。我问他,前两天人是更多吗?小哥没理我:“哎,有钱人就是能折腾!” “是自愿离婚吗?” 离婚登记审查非常快,快到让来“离婚”的人都觉诧异。工作人员在乱哄哄的“离婚”夫妻中间找个小桌坐下,依次叫过当事人。 “有” 旁边闲扯的一个老头拿肩膀轻轻碰了我一下,努了努嘴:“喏,看那个,还有那个。”老头说的是钥匙男和彩裙女。 等待领取离婚证的时间里,大家聊的都是房子。一对刚结婚一年半的小夫妻靠在一起,妻子捧着手机翻看房子户型图,两对中年夫妻之前素昧平生,此时却坐在一起聊这些年房价涨了多少倍。 终于答完问题,钥匙男一口上海方言,低声嘟囔几句,茫然起身。彩裙女坐下来用普通话快速回答完问题,看都没看他一眼。 写到一半,眼镜男卡壳了,一阵涂抹勾画,摇摇头掏出手机,从网上搜出一篇“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妻子坐在眼镜男旁边的长椅上,低头玩手机翻微信。聊天页面上中介发来的信息最后写道:“大姐,您和先生务必要在明天办完离婚手续,不然就是二套了。”眼镜男写完了,递给妻子一张:“呐,这是你的,签字吧。”妻子看都没看,接过纸笔写下名字,写完才扫了一眼。妻子笑了,往眼镜男肩膀上甩了一巴掌:“凭什么孩子归我,你每个月才出两千块抚养费?改成两万!” 此时的离婚登记大厅,找不出一丝与“舍”或“离”有关的情绪,每个人似乎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眼镜男和妻子已经结婚6年,儿子已经上了幼儿园。他们坚信房子还会涨价,虽然政府已经辟谣“购房信贷新政”。两口子相信自己的判断,判断的依据则来自眼镜男单位里头的“消息人士”。 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初审、复印,填好《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写好自愿离婚协议书,再依次受理、审查、登记,整个过程走下来不过半个小时。之后再等上半个小时,离婚证就到手了。 “离婚的吧?”白色制服保安还没来得及上下打量,就已经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上午已经没号了,这是下午的,一点半再来排队吧。 离婚登记人流涌动 办事大厅里冷气开得很足,老夫妻们聊得有点热火朝天的感觉。一个光头老头明显是带热气氛的主力。
另一个老头探身过来插话:“小伙是装不懂吧?你是不是东北人?也娶了我们上海姑娘吧?”
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在白色小桌上低头书写。小桌上贴了张提示,“双方是否自愿离婚?离婚原因?子女由谁抚养?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如何做出合理安排?财产如何分割?” 这里的话题和笑声,也更像是来自市井茶肆、街边弄堂、农贸市场:孩子多大了,孩子的孩子多大了。话题最终会落到房子上。你要在哪儿买房?你的房子均价多少钱?精装还是简装?得房率有多高? 一对年轻夫妻曾低声讨论,“调解时就咬死说感情破裂”。1分钟的审查完成后,老公掏出手机查了查:“哈,民政局离婚是自愿,不用调解。” 【一】 【二】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