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发展的逻辑,总是那么出人意表。 如果把眼下所有的各种商业空间做一下代际划分,可以发现:各种集市、商业街区和社区杂货店、便利店是农业经济时代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产物,它们贴近用户,却无法脱离社区。 在宁波,三江购物拥有密集的门店网络,基本上每隔500米有一家门店,区域内基本上没有与其规模及密集度竞争的大型超市和连锁商业。 浙商是最早全国化的商人群体。每年都会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大家坐在一个房间里面学习、思考、辩论,这是很多生意得以实现的原因。 生鲜商超首当其冲 3个月前,阿里又联手鹏欣开发新一代的购物中心。这个16万方的综合体,位于杭州淘宝城的三期,商业面积在4-5万方,目前已启动招商,预计将在2018年5-6月开业。 电商涉足商超领域,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成本方面,商超品类的客单价低、毛利低,电商虽然不受地域限制,但依然是有物流成本的,如果远离社区,配送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而实体商业具有地域带来的固定人流,获客成本已经低于电商。在体验方面,与人类体验相关的感觉很难被搬上网络,就算搬上了网络,也无法胜过超市和商场中多年以来千锤百炼的用户体验设计,这是实体商业的强项。 作为双方合作的平台,阿里巴巴泽泰负责鲜生店的建店服务和日常线上运营(包括App运营、物流履约运营以及其他鲜生店业务运营)。三江购物称,引入阿里巴巴作为公司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引入互联网思维和视角,拓宽互联网业务的管理和经营思路;另一方面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面的成熟经验,推动公司加速实体与互联网的融合等,实现公司业务战略升级。 为了整合购物中心及租户,阿里在手机上创建了喵街,但杭州试验成功后,跨城市布局却遭到了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抵触。于是他想到了利用自家的国外品牌渠道优势,在杭州开出了Choice西选,4000种海外商品,90%进口,很快在杭州大热。 新零售业态呼之欲出 纯电商或者纯粹实体商业的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商业形态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随后,阿里巴巴又在上海开出了生鲜超市——盒马鲜生,单店4500平米,在上海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及大宁音乐广场均获得了高人气。盒马鲜生不仅有品类众多的生鲜食材,还提供熟食、新款早餐、现做午餐、下午茶、海鲜晚宴、休闲零食、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商品。实际上就是农贸市场的阿里版。 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电商的崛起,没有打败实体餐馆,却让方便面的销量大幅下滑;万达与华谊关于谁挖了谁墙角问题叫板,两个老板都没说话,首先跳出来的却是冯小刚和王思聪;阿里巴巴的电商增速放缓,实体商业的销售额未见增加,实体的公司却迎来了大买家。 当普通的人们仍在为去网上买东西还是去购物中心买东西争辩时,马云买实体商场已经上了瘾。 如今,马云又拿下了三江购物。此连锁店在江浙一带颇有影响力,165家门店遍布宁波、杭州、金华、台州、丽水、湖州、嘉兴、绍兴,每天有20多万的顾客在三江的各连锁商场购物消费。2015年位列中国连锁业百强的84名,年销售50多亿元。 电商则是信息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国,由于工业化尚未完成就直接进入了信息时代,因而三类商业空间交织在一起,过去几年间,图书、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具的线下零售都被电子商务模式冲击得一塌糊涂,但在生鲜领域虽声势浩大,目前却也陷入了“烧钱不止”的困境,很少成为普罗大众的日常选择。而反观实体商业,却因为对体验业态的深度开发,以及供应链和金融形式的多样化改革,开始呈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 更有影响力的事发生在2个月前,马云以4.6亿美元买下了肯德基、必胜客在中国的业务。在获得更多顶级地段的线下入口的同时,也让段子手和创业青年们热血沸腾。 “双11”当天,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国发78号文”,提出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
收藏:
分享到:
去年,三江购物创始人陈念慈招募、启用80后互联网高管王露担任新CEO,三江购物加工中心“攻克”了生鲜的标准化,对菜、果、肉、水产等生鲜商品的规格、品牌、克重、价格、包装等进行了统一。并从今年4月份开始,大量复制到门店。门店不再散卖生鲜,而是售卖标准件的生鲜商品。 但与此同时,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导致商业模式、商业的组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一次技术革命中诞生了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中诞生了公司。新的技术革命以后,商业将会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展现出来,需要思考。 这种新的合作业态,也许就像阿里与三江的合作。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共享各自供应链优势,三江购物对接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商资源,如淘宝到家及淘宝便利店等业务,同时展开会员和支付等系统的打通升级。同时,双方将合作展开门店的设立、升级和创新,实现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上周五晚,浙江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三江购物发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拟通过协议受让、认购定向增发股票及可交换债等方式,收购其32%股份,成为战略投资者,投资额约21.5亿元人民币。 马云说,商人有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一必须要结果导向,第二是效率导向,第三是公平导向。首先,商业没有结果是要死人的,必须把事情做出来。其次要有效率意识,别人干这事情十块钱,我们如何能够八块钱、七块钱干下来。第三是公平意识,商人不能去强迫别人,要通过公平的奖惩驱动大家为自己的事业效力。以此为基础,线上线下才能在同一价值观体系内合作。 这表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各个市场角色、参与者都看到了,新的零售业态已经呼之欲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2015年,服饰鞋帽、化妆品等品类的线上平均渗透率已超过20%。手机、数码、图书音像、大家电的渗透率分别为19%、17.4%、15.7%、9.5%。数字表明,服装百货、3C的电商市场份额已初具规模。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市场格局也趋于固化,接下来快速发展或者合作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今年“双11”,阿里巴巴再次创造了1207亿元的单日电商销售纪录,马云却说他对“双11”的销售额没有要求,未来新零售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将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结合。 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各种大型商场、超市出现,直至现代的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它们通过产品的集中化和产业链的标准化,给商业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