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负责人、执行董事陈仲伟同样认为,地产商的“牌照情结”源自融资途径多元化需求。“尽管利率连降,银行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存量风险仍有顾虑,借贷仍趋谨慎,开发商需要从其他途径募集资金。2013年和2014年国家接连提升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最高资金占比门槛,加上保险行业融资成本较低,以及近年投保规模快速发展等原因,并购险企为开发商从险企融资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之所以通过参股险企以“曲线救国”的方式获得保险牌照,是因在当下金融政策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自己成立金融企业难度比较大。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主席助理柏文喜即表示,“金融牌照不好拿,而保险企业的牌照比银行更加难拿,房企申请希望渺茫,参股是解决拿不到保险牌照的变通之策,而且基本上是唯一途径。” 但陈仲伟表示,尽管险企在养老地产的发展具有资本和政策鼓励的先天优势,而部分地产商具有地产运营经验,两者强强联合,或可促进养老地产的发展,但目前判断养老地产能否成为地产商与保险企业的重要合作方向还为时尚早。“无论对于地产商还是险企,养老地产都是新事物,发展模式尚未成型,双方联合尚难以看到明显联动效应,需要整体政策和市场共同探索和努力。” 险资潜力刚刚开始释放 在业界看来,保险业新“国十条”的落地对房企涉足保险这一趋势将是一大利好。新“国十条”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由此,养老地产能否成为地产商与保险企业的重要合作方向值得期待。 “一方面,养老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和运营管理,而不在开发和销售,该模式和目前国内大部分地产商的运营模式有很大差异,很难直接复制地产商经验,地产商自身要往养老地产发展还需要长期的转型和学习;另一方面,国家对险企进入养老地产的细则尚未推出,险企投资养老地产仍停留在战略规划层面,险企在养老地产的发展也需要自身的摸索。”陈仲伟解释道。 而11月21日的亚冠决赛赛场,恒大队员“横胸夺爱”事件亦将恒大人寿推向台前。11月22日上午,恒大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保险行业,将其以39.39亿元竞得50%股权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更名为恒大人寿,并计划将在3年内把恒大人寿的资产规模做到1000亿元以上。 而除了在养老地产领域存在可喜的遐想空间,险资在助力地产商海外版图扩张方面或许具有更大潜力。
近日,随着保监会批复辽宁时代万恒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百年人寿1亿股股份转让给大连万达集团后,地产商跨界保险领域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这仅是近来地产大佬围猎保险牌照的一个缩影。伴随着金融疆域的一步步拓宽,可以预见的是地产商对于保险业的投资热情还会进一步高涨。而保险牌照带给地产商的不仅仅是扩展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业务,在加速海外购置物业、扩大海外版图方面或许将有更大潜力。 过去6年间,中国政府逐渐放宽国内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的限制。2009年10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内保险公司除了购入自用的物业之外,还可以投资国内的房地产项目。而现在,国内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国内房地产的资金最高比例已提升至公司本身总资产的30%,用于投资海外房地产的资金比例,则最多可占公司总资产的15%。按照这个标准,保险资金的房地产投资潜力将会非常可观。 在奈杰尔·奥蒙看来,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渗透率不高,仅为3.2%,而且人均保费亦只有235美元,低于其他成熟市场的水平,这显示未来随着国民的保险消费增加,险商将有更多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尽管这一投资比例不大可能从目前的总资产值约1%一举增至15%(即约2400亿美元),预计增长将会较为温和,但实际的资金规模仍然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亦有一些上市房企正在打算申请保险细分牌照,但“细分牌照业务比较单一,与真正的保险牌照相比含金量差异很大”,柏文喜分析道。 |
- 上一篇:南京:一线房企集体涌入 江北下半年迎推盘高峰
- 下一篇:房企打“擦边球”避税被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