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克而瑞的研究报告,“从收购保险公司的复星,以及安邦、平安等保险公司的案例中均可看出,险资在海外持有物业、并购和收购控股其他企业方面有一定优势,绿地也因此正在进行保险公司收购的洽谈。而通过持有海外办公物业亦能够防范汇率风险,恒大此前已花费12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湾仔的万通大厦写字楼。” 戴德梁行北中国区投资及顾问服务部主管刘兵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保险是一个很好的金融牌照,有利于开发商进行融资。就好像大的金融机构都在凑齐主要牌照一样,地产商控股保险公司也很正常。” 在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主管James Macdonald看来,保险是涉及民生保障的重要行业,成熟房企多年经营拥有庞大客户群,具有强大客户数据积累,对于任何收购业务都是很好的基础资源,存在带动混业经营增长的潜力。而对于地产与养老、医疗的结合,也存在优势互补,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助力未来养老地产真正结合医疗、保障与居住,而非仅仅贩售概念。 复星集团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也曾透露,2014年,复星在海外投资了15个项目,投资规模接近53亿美元,复星未来也将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加速全球化投资。 牌照情结 紧随其后,11月23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公告称,复星已完成收购美国保险公司Ironshore剩余80%权益。连同2015年2月份复星收购Ironshore20%的拥有权权益,Ironshore成为复星间接持有的一家全资附属公司。 地产商对险企越来越感兴趣的原因无非在于险企手里的牌照“命门”。 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主席助理柏文喜同样认为险资长期化、规模化以及不追求过高投资收益,只追求增值保值的投资特点使其与养老地产有着天然的契合点,这正是之前诸如泰康人寿为代表的部分险企积极涉足养老产业的原因之一。而尽管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期慢,具有长线投资的特点,但“中国的银发浪潮将使得养老地产的收益预期相对乐观和稳定,这正是险资擅长之处”。 事实上,目前复星超过30%的总资产为保险业务,保险板块已成为了其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包括投资葡萄牙最大的保险集团Fidelidade、永安财险、复星保德信人寿、鼎睿再保险、Ironshore以及Meadowbrook,构建起涵盖财险、意外险、寿险、再保险、特种险及综合保险的全方位保险产业平台。而截至2014年底,复星总资产为人民币3248亿元,如考虑Phoenix、Ironshore及MIG于2014年底的总资产,复星旗下保险板块合计的总资产规模将达到约人民币2700亿元(未经审计),占集团合计总资产比例将从35%提升至49%(未经审计)。 恒大人寿带来的低成本资金,即能很好地支撑恒大健康的发展。恒大健康旗下主要有新型国际医院、养老产业、互联网医院和医学美容整形四大业务,其中养老产业耗费资金多,回报周期长,非常适合资金成本低的险资投入。 此次受让之后,万达集团已经累计持有百年人寿股份9亿股,占总股本的11.55%,在股权相对分散的股东中,以微弱票数优势坐上百年人寿头把交椅。 陈仲伟同时指出,借助险资较低的融资成本和稳定的现金流,地产商也可以实施业务多元化,实现跨行业发展等战略目标。 对此,戴德梁行资本市场研究主管及总监奈杰尔·奥蒙(Nigel Almond)表示:“目前中国保险业界5家最大的公司投资在房地产的资金仍不算多,只占公司总资产的2%以下,有些甚至少于1%。不过,近年保险业界投资活动也有所增加,这一方面是政府放宽了境外投资限制,令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加速海外购置物业的步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保险业资产管理规模亦见增长。” |
- 上一篇:南京:一线房企集体涌入 江北下半年迎推盘高峰
- 下一篇:房企打“擦边球”避税被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