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从本次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看,“长效机制”正在加紧研究之中。 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资金“脱实向虚”,扰乱实体经济信心。姚洋认为,破解这一问题,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让老百姓有更多稳定的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另外金融改革很大一部分就是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改革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涉及部门调整和部门利益,国际上金融监管改革其实争议性也蛮大的,所以中国金融监管改革这一部分进展比较缓慢。 预计明年将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新政,中央、地方财政改革和房地产税改革纳入其中的可能性较大。 彭森认为,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必须取得突破可持续性进展,从而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这是近5年政治局年度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第一次出现。这是中央高层的一个旗帜鲜明的判断,是对“脱实向虚”的当头棒喝,非常震撼。 信号四 信号五 第三,之前的房地产政策不是一个“政策”。 首次旗帜鲜明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专家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资本“脱实向虚”令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会议释放提振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本次会议认为今年“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些都是去年政治局年度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提到的目标,表述与往年不同的是特别强调了“成绩来之不易”。 “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经济领域提升到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的高度,是在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方面发展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覆盖全方位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明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分析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当前我国吸引外资已超越了过去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的阶段,而转向更多依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法治建设。”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说。 “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关键在存量,核心是创新。”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2017年房地产市场动向备受关注。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高度重视”的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而在如何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中,再次提到要加快推进金融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信号一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15,还需要诸多综合改革措施配套,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 金融改革的最核心部分是汇率利率改革,过去一年来这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任何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把握好节奏,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这意味着明年中国将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张立群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夯实自己的增长基础,也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为促进世界经济恢复良好发展态势做贡献。 会议要求,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张立群说,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明年要继续下大力气落实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等保民生工作,做好社会政策托底。 针对房地产政策,财经评论员刘维明这么看: 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 ?重提“积极吸引外资”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新时期的吸引外资不再是资金规模的吸引,而是技术管理质量的吸引,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利的吸引。如何吸引也与此前靠税收优惠不同了,主要是“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 会议将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国内问题,其实也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问题。日本、欧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实一个理由就是指责中国的过剩产能输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可能影响到中美、中欧投资贸易协定谈判。 第一次提出“加强预期引导” 什么意思? ----需求大的一线城市一直在抑制土地供应,而需求小的三四线城市则一哄而上大肆卖地建房;整体供大于求需要“去库存“的房地产价格却在噌噌搂不住地往上窜。 加快研究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3、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 供大于求价格应下跌,供小于求价格应上涨。 这是一年前的调子,洋洋洒洒,以大篇幅阐述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房地产去库存,其中的意思很明确----让农民进城买房成为新需求消化房地产库存。 具体来说,稳中“怎么进”,“进什么”也是有讲究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主要有4个方面: 政治局年度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基本都会谈到房地产问题,但今年的表述极为不同。 如何看待“要高度重视”的三个问题? 与“预期引导”关联的一个词是“市场沟通”。以汇市波动为例,由于与市场缺乏沟通,去年8月11日新汇改以后,到今年年初,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汇率震荡,而且汇市与股市共振,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12连降,连创记录,却没有去年8月到今年年初的大恐慌。“预期引导”和“市场沟通”起了一定的作用。 “会议把积极吸引外资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传递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积极信号。”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一系列举措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国外投资者实现互利共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会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稳中求进要为经济筑底创造条件。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实现经济筑底企稳,不能急于求成,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重复一下此次会议的表述:“……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突出重点,与相关领域改革有机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王一鸣认为,去产能要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去库存要以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为重点,去杠杆要分阶段有序推进,降成本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重在补“软件”短板。 建立房地产平长效机制表述信息量非常大 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 “实质性”反义词是什么?三个字分量很重 两个定语“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规律”,后者比较好理解,但前者就比较模糊,所以未来对什么是“符合国情”要有非常细致的规定。 前不久,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证券市场的野蛮收购和险资举牌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土豪,妖精,害人精,野蛮人,强盗”,5枚炸弹脱口而出。随后保监会检查组进驻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彻查资金运用。我想,一贯低调行事的刘主席,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冲天一怒,绝非一时性起的脱稿发挥,而是精心传达一个金融监管改革的信号,其核心是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问题,是一行三会如何改革的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政治家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 市场规律是需求大、供给应该跟上;需求小供给应缩减。 从近期的官媒文章和重要人物讲话来看,对于房地产泡沫和推行房地产领域的全面改革已经成为核心层的共识。 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政治局年度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都将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不过这次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次从经济领域提升到了“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的高度。 每次政治局的年度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新闻稿导语之后的第一部分都是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情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 而我们的情况是什么呢? 第二,之前的房地产政策不符合市场规律。 大家想想看,去年宝万之争时,监管层似乎态度非常不明确,今年举牌涉及格力电器,南玻A管理层集体辞职时,监管立马明确表态,“脱实向虚”走到一定程度,影响实体经济信心时,监管层不能无动于衷。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释放提振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估计中国制造2025方面,还会有更多综合改革措施配套出台,财政资金有也会有更多倾斜。不知道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双方张维迎和林毅夫对此有何感想? 如果我们对照历次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可能会理清楚其中的脉络,看清楚其中的玄机: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 今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又直接点了“房地产”的名字,原文为: 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2016年4月29日 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加大开放力度?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 本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里面信息量非常大,可能带来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最核心的是“长效机制”,说明要避免“短期调控”政策,因为“短期调控”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掩盖了市场的真实需求,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房价报复性反弹,或者造成市场畸形发展,形成空城鬼城之类。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明年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绝不能放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 “积极吸引外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说法,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成了中国资本“走出去”越来越多,吸引外资似乎没有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么重要了。 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 不但没有直接说房地产,去库存、城镇化的表述更是不见踪影,也不再催促加快农民市民化。最为重要的是破天荒首提“抑制资产泡沫”,这“泡沫”二字指的是什么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情。 同时,报告中为城市扩张和房地产规模做了辩护,因其符合城镇化这一”必由之路”的要求,意思是方向正确,瑕不掩瑜。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享有正常的居住权是公民最起码的权利之一。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完全沦为资本游戏的工具,完全沦为地方政府的敛财工具,越来越偏离了其根本功能,不符合中国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