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北京市住建委对外宣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办法,北京拟新推“共有产权住房”,“新北京人”获得共有产权房的比例不低于30%。这一消息,对于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对于一些已经熟悉传统套路的开发商来说,该政策却显得非常“突兀”。 北京深夜发布共享新政 “这一政策对于稳定房价预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共有产权住房的准入条件比原来的自住房更严了。除了符合限购条件外,还需要具备没有住房转让记录,信用良好;离婚三年内,不许购买;以家庭为单位所有成员名下无房等条件。这样可满足家庭首套刚需房,或人生首套房。如果再想买房,需要退出该住房。”赵秀池说,购买共有产权住房二手房的对象,也需要符合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条件,保证其封闭循环,更具保障性质。 在他看来,还要把供给侧改革与房地产长效机制结合在一起,即改革房地产领域的供给方式,包括土地的供给方式(提高自持土地占比等)、租售并举(比如共有产权住房等),都是供应方式的一些变化。而这种供应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楼市的格局。 “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眼下租售并举的方式和方法,跟以往措施都有了深层次的变化。开发商、购房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这样说,政策的变革,已经在深层次展开了,影响是深刻的。”陈晟说。 责任编辑:蒋晓彬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主要政策性住房为经适房(存量66.2万套)、两限房(存量12.9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存量10万套)。 7月20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更是将住房租赁扶持政策推向高潮。
北京住房将试水共有产权。有业界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围绕“租售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雏形正逐步形成 “从可复制性来看,北京市对共有产权住房的施行公开征求意见,表明这种模式前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期具备良好的运行基础和优化的空间。我们认为,北京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对全国其他城市后期的住房制度改革将形成良好的示范。”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说。 她分析认为,住建部已经提出“租赁市场承租人可以有更多的城市功能和享受均等化权利”,明确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未来承租人能获得更多与买房人同等的待遇。同时,专业住房租赁机构将获得更多土地、金融、财税等优惠政策倾斜。而随着鼓励国企进入住宅租赁行业,发挥出引领和带动作用,租赁企业将加快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机构出租住房并提供服务的长期租赁模式也将逐步形成,购租并举的住房市场格局将得以成形。 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界专家指出,中国房地产政策正迎来自1998年房改以来的一次最深刻变革。目前来看,一个围绕“租售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雏形正逐步形成。 8月3日晚间,北京一则有关楼市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一些地产业内人士甚至于把它当成“黑天鹅”,感觉新政来得太突然。 她告诉记者,原来的北京自住房房价比市场价便宜三成;现在的共有产权住房,政府持有的份额是动态的,随着各项目价格变动而变动。将来若上市交易,个人需按市场价把政府的份额购买下来。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负责人曾表示,“北京自住房、上海共有产权房值得其他城市学习。”而当时上海已经推出共有产权房8.9万套。 就在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央已要求选取部分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开展试点工作。随着租赁市场的持续扩大,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会出台相关租赁政策。”黄瑜说。 显而易见,“共有产权住房”的推出,增加了一种住房供给,也就多了一种选择,这对于有些开发商而言,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早在2014年,住建部等六部委就出台了《关于试点城市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4〕174号),局部城市也在共有产权住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房地产也要供给侧改革 各地楼市租售政策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