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暖风再起 第三轮救市呼之欲出?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11-15 11:51
疑惑的近义词 麻伊琳微博 马登毅 马吉亮和谁牵手了 马明晨 马义河 买断草莓小甜心 猫耳属性同人小说 猫公主的老鼠王子

记者梳理这144家上市房企的负债情况发现,共有33家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0%的红线,其中珠江控股达到98.74%,阳光城为90.96%。

四川省住建厅1月20日发布消息称,将对省内地方住房政策进行集中清理,全面取消限购、限价等行政干预政策。厦门也宣布从1月16日起全面取消岛内限购。此外,绍兴日前出台的《关于促进越城区行政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于2月15日起实施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购房优惠政策,购房者将获得房屋成交计税价格0.8%的补贴。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上升幅度尤高,二线城市略有下降。说明一线城市土地价值仍然深受市场认可,吸引了多个大企业争相布局。预计2015年土地市场将在2014年基础上有所复苏,但不同区域分化将更加明显。

张大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在对20家上市房企的财务数据跟踪研究后发现,目前行业已整体进入 “后高周转”时代。“在2010年前,很多大型房企规模和业绩的快速增长主要依托高利润和高杠杆策略。但随着土地成本、融资成本的上升,这一策略很难再有操作空间。”

一月房企海外融资缩水七成 楼市进入“后高周转”时代

潘石屹、宋卫平、冯仑等都表达过类似观点,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盈利模式。

截至1月28日,来自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计47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4年业绩预告,其中,11家房企宣布首亏,占比近四分之一,1家宣布续亏,另有10家房企2014年业绩预减。其中,净利润变动幅度最大的是荣丰控股,作为业绩首亏企业,荣丰控股预告2014年净利润变动幅度为-2644.98%。

相对于各式各样的救市政策,在欧阳捷看来,城镇化才是房地产市场重拾动力的核心因素,“2014年9月发改委已经确定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在全国共选取了50多个试点城市,如果真的能解决农村人口进城所面临的落户、社会保障、土地改革等难题,推动城镇化发展将产生更多刚性住房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高库存困境”。

《《《

多位房企人士表示,预计在2015年春节后,房企海外融资的难度将继续增加。

绿城和融创不约而同瞄准刚需市场,让业界疑惑:面对疲软的市场,高端住宅开发商是否也面临转型的压力?

世联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14年四季度的成交反弹,但截至2014年12月末,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商品房去化时间仍超过15个月的警戒线,去库存压力不容小觑。这其中,一线城市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广州去化时间均超过15个月。二线城市中多数城市的库存量仍处于2010年来的高点,像杭州与福州的去化时间分别达到17.3与18.4个月。多数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净流出的影响,库存高企,像湛江与温州的去化时间分别高达26.3与22.1个月,锦州的去化时间更是高达89个月。

亿翰智库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说,提升产品的硬件,牺牲部分利润,固然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在房地产开发之外,寻找新的盈利点。

宋延庆表示,在以债养债的开发模式下,如果企业负债过高、增速过快,一旦销售额下降,资金链就可能断裂。针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特点,通过测算不同压力情形下企业的资金状况,能够获知企业未来一年的资金链安全程度。

面对不利的市场形势,不仅各级政府纷纷出招托市,连住建部门也在为楼市去库存出谋划策,第三轮救市潮蠢蠢欲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公布了2014年业绩预告的47家上市房企中,12家业绩亏损,10家业绩预减。对不少房企而言,告别“黄金十年”之后,将不得不面对全行业利润下滑的窘境,而且未来盈利预期有可能继续走低。

尽管2014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探底回升的势头,并且在四季度出现“翘尾”,但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并未得到实质改变,进入2015年1月份以来,市场成交再度下滑。

记者梳理海尔、小米等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房企发现,全国前30强的房地产企业中,已有超过15家企业和上述两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14土地市场现分化:一线量减价升 三四线趋冷

兰德咨询对港股上市的30家房企资金压力测试发现,得分在70分“及格线”以上的只有6家。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朱一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临近年关都是成交淡季,但眼下离年关尚早,成交下滑一方面是受市场淡季影响,但更多是因为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前期地方救市政策效应递减,信贷政策又止步不前,加之市场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使得购房者信心下降,观望情绪上升。

产品策略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房企海外融资锐减,1月份宣布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仅有7家,合计融资额为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1月的21家企业600亿元融资额锐减七成。

目前已经进行年度业绩预告的多为中小房企,尽管上述47家房企尚不能代表A股140多家房企的整体表现,但是近四分之一企业业绩预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中小房企经营业绩不佳的现状。

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不少房企为缓解沉重的资金压力,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部分中小房企还要在拿地、销售等方面面临来自大房企的激烈竞争,再加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房企利润不断遭到侵蚀。

从佳兆业风波到中小房企生存困局,再到人民币贬值,最近楼市利空不断。

近1/4房企业绩首亏

明源地产研究院主编潘勇堂认为,2014年楼市低迷,中小开发商对行情不乐观,导致拿地积极性不高。目前的地价对于开发商来说压力比较大。中小开发商根本拿不起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只有“巨无霸”型房企才有能力继续拿地,他们很多时候也会选择“联合体”的方式,从而减轻资金压力和风险。

在一线城市,由于市场降温,成交量重新回落,为6825万平方米,降幅达32.4%。但成交均价依然延续了2013年的上行趋势,为7429元/平方米,增幅为37.8%。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外加房价远比三四线城市坚挺,一线城市的土地价值在市场冷淡的情况下依然凸显。

房地产拖累经济增长

12家上市房企预亏房地产利润下降成共识

盈利模式变化

中信证券房地产分析师陈聪认为,住房保障货币化是一种对中低收入居民的购买力支持,尤其在一些供大于求的城市,如果地方政府先名义出资协助购房者取得房屋部分产权,并要求购房人在二次销售房屋时偿还地方政府出资,开发企业一边取得地方政府出资,一边继续支付规费和地价。这样一来,地价低流入与民生保障低流出的格局就可能变为地价适当流入与民生保障适当流出,同时未实际增加地方政府净开支,最终可能使中国楼市的刚需保持长期化。

纵观全国,地方财政压力最大的可能是三四线城市。目前这些城市的库存去化仍然非常困难,开发商普遍认为三四线城市没有拿地的必要。如果地方缺乏其他支柱产业,消费能力太弱,财政问题可能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产品结构调整

多家房企负债超百亿

与此同时,包括杭州、绍兴等多地出台松绑限购、鼓励购房的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更是表示,要指导督促商品住房较多的城市出台支持措施,将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促进棚改与利用存量房的有效衔接。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