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晚间,万科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3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399.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36.4亿元;今年1~3月份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9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502.7亿元。这份业绩在克而瑞发布的第一季度房企销售金额排行中位列榜首。 复地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其储备规划建筑面积约1213.66万平方米,按权益计总建筑面积约786.6万平方米,这在现今土地储备动辄以亿万方计的龙头房企面前,并不亮眼。 不仅如此,从房企前10强的数据来看,进入的门槛又进一步提高了,达到了330亿元。这到底是为什么?它们是如何实现了逆市增长?这对房企又意味着什么? 除此之外,三家房企各具优势。恒大向来凭借高土储量通过迅速开发销售的方式实现高周转。其2016年业绩实现突飞猛涨的关键在于,2015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89%之高。据花旗估计,目前恒大手中的土地储备估值高达1.7万亿元,目前以快速扩张的模式广布三四线城市,并以低价入市高去化率赢得增长点。 事实上,从1994年就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复地也曾经在房地产届“呼风唤雨”,作为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复地早年间在综合实力和成长性排行中,位列前十。 房企巨头规模效益凸显 “我们认为存货减值是基于市场情况和审慎性财务原则所做出的正常减值,未来市场情况我们也是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在三线、四线城市,包括镇江、营口、南充等城市,我们对这些地方还是持谨慎态度。”孙嘉说。 年报显示,2016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3647.7亿元,同比增长39.5%,营业收入2404.8亿元,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2亿元,增长16%,显著低于营收及销售的增长率,另外两家“三千亿巨头”恒大、碧桂园也是如此,显示出盈利水平在走低。 在多地限购限贷加码、因城施策升级的一季度,各大房企依然火力全开迎来逆势上涨。据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万科、碧桂园、恒大这三强的销售额都已突破千亿元,榜单前十强门槛同比大幅上涨至330亿元,令外界震惊。 另外,万科2016年销售费用51.6亿元,同比上升24.71%,万科归因于销售规模增长;管理费用支出68亿元,同比上升43.31%,财报解释称“经营规模增长,人工费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