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社区商业(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11-23 11:45
仁科百华 家庭教师 高颗 香港人围堵大陆游客 绪川里绪 穿越仙剑之逍遥后宫 湖南留学生张丽 夜菜网 小伙注册芈月商标 警绳五花大绑 摩力极速

一边是城市的持续扩张,一边是住宅和商业的分化,同时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冲击下,传统中心商业优势不再,商业品牌、商业资源开始谋求向社区消费、区域消费转型。截至目前,与住宅社区相结合,大部分房企都拥有自己的社区商业拼图。

社区商业主要提供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具有经常性、便利性的特点,因此具备持续性消费的先天优势,市场基础稳定,容易形成消费黏性。但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客户满意度,开发商应当开始由单纯关注商铺销售转向对商业经营的重视。

而脱胎于互联网、线上线下都蓬勃发展的O2O,在给传统社区商业地产带来流量和生机的同时,还能从协同网上网下消费、对接商家和消费者需求、提升店面空间利用效率三个方面,为传统社区商业地产的整合运营提供新方向。

1.万科:多条产品线布局

2018年,万科将自身的定位进一步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对“生活服务”的强调,迎合了社区商业的发展需求。显然,“为了发展住宅而做商业地产”的万科,其着眼处在于“社区级”。

“五菜一汤”是万科社区商业的初级版本,“五菜”即是万科自创的社区餐饮连锁品牌“第五食堂”、超市、银行、洗衣店、药店,“一汤”则是指万科自营的社区菜市“幸福街市”。此模式是万科住宅开发的标准配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科在“五菜一汤”的原有模式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推进,由此出现了万科社区商业的2.0版本V-Link。该模式将原有的服务再度扩容,落地众筹咖啡馆项目、创客空间、社区图书馆、社区学堂、童玩中心、体育公园、运动MALL等。

“五菜一汤”服务体系的关键词是“自建自营”,而V-LINK模式中则是“共建共享”。与之相匹配的,则是万科推出的社区生活APP“住这儿”。

“住这儿”以万科业主、住户群体为用户,不仅可以满足万科业主申请报修、曝光、投诉、表扬等需求,同时打造“良商乐”将万科小区内的所有商家拉上线,并依靠数据对这些商家分别推出了“活力排行”和“黑榜”。通过“住这儿”,万科形成了物业服务、社区交流与商圈服务平台的O2O闭环模式。

目前,万科社区商业的产品线包括万科里、万科生活广场、万科红、万科2049等,从万科旗下各地商业公司的布局来看,未来万科将继续深耕社区商业,以“万科里”为主打产品线。其中广州万科商业已布局近20个“万科里”项目。

2.保利:若比邻O2O

在社区消费服务中,保利将“若比邻”作为社区消费服务领域的主力输出,通过线上智能科技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贯穿新型零售、生活服务、邻里社交,打造社区“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服务商。

2015年,保利地产推出“若比邻”商业品牌,计划在旗下245个社区约5000万平米物业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社区O2O,建立标准化、可快速复制的社区商业模型。同年首个若比邻社区商业项目于广州保利天悦开业;2017年底,保利商业新零售项目“若比邻无人便利店”率先在广州开出。

观点指数了解,在生活配套、购物休闲中,“若比邻”采用“1+X”模式,是以自营的主打生鲜产品、便利服务的社区超市为核心驱动,搭配其他内外部延展商家的十二项社区基本功能。

其中,“比邻超市”定位为主打生鲜产品和便利服务的社区生活超市,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一站式”的功能需求。在X便利功能中,比邻洗衣由保利自营,同时引入药店、面包、中西式快餐、健身、美容美发、儿童娱乐、家政服务、冲印、五金维修、银行等。

保利若比邻专注于社区的全渠道消费。截至目前,若比邻对外共发布了六类产品,即若比邻MALL、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生鲜超市、鲜食便利及无人商店。它的逻辑是,通过社区MALL、社区商业中心,串起生鲜超市、鲜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等的发展。这其中涉及到选址、选品、供应链、技术、资金、团队等各个要素。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保利商业已落地60家社区商业中心。今年若比邻向广州、佛山、重庆、成都、上海、西安等城市拓展,“社区MALL”产品线在长沙、西安、沈阳、南京陆续开业。预计年内将开业及拓展300个若比邻社区商业中心。

3.世茂:52+Mini Mall

2015年,依托旗下100多个住宅社区,世茂集团计划推出社区商业Mini Mall产品线,命名“52+”,该产品线成为世茂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后,南京、武汉世茂52+Mini Mall相继落地;2017年12月,成都项目也已开业。

观点指数了解到,世茂52+Mini Mall的体量较小,一般为5万平方米以下,因此资金沉淀较少,对于现金的回流有很大的好处,具有比较强的复制性。该产品线一般作为社区或写字楼的商业配套。

在业态配比上,52+Mini Mall将商品分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两类,将具有体验性的、互动性的、刺激性的消费放在线上:将可虚拟化的消费,比如将某些服装品牌通过电子试衣镜的方式做成线上店,进行线上消费。

除此之外,“52+Mini Mall”利用O2O系统汇集线上线下店铺及消费者信息,了解消费者需求,估算商家的营业额上限,从而提出更合理的租金水平,更能为业态分布区域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

街区商业:复制扩张与业态差异化

街区式商业,是指在合适的尺度上从人性、文化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满足人口的居住并提供丰富的商业及休闲配套的混合型增值物业。

回溯过往,商业街区是从马路上零售商品交易点、沿街商铺发展而来,最后演变为城市综合体。如今,在大型购物中心项目不断涌现的同时,街区商业也在逐渐受到青睐,逐步在商业地产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一方面购物中心的竞争不断加剧,要做好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以小而美见长的开放式主题街区却悄然兴起,似乎厌倦了大盒子的消费者们,又有回归街区商业的趋势。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