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盒子商业与街区商业各有优劣,相较于更注重整体运营、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呈现同质化的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的主题化和差异化,能较好地克服业态类似、模式单调的情况,同时也能利用分期建设、分单元销售经营的模式,加快资金回流。 而通过将庞大综合体的体量化整为零,街区商业创造出类似步行街区的室外空间体验感受,以及多层次的商业空间组织,既具备了高效、集约、符合的传统商业综合体的特点,也在开放性、城市性、体验性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 目前,一些房企均有意识布局街区商业,并逐渐形成两大类型:一种是社区型的街区商业,比如绿地的“熙街”、蓝光的“耍街”等。另一种是街区式购物中心,比如成都远洋太古里、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上海新天地等。 社区中的街区商业属于典型的依托高频次消费的商业产品,无论是在体量、业态、招商和运营等方面门槛都相对更低,而这也是大多品牌房企频频加码社区型街区商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绿地为例,在开发了缤纷城等一系列针对区域及社区的商业体之后,它针对成都市场提出了社区商业产品线“熙街”。在成都的绿地·468熙街、绿地·缤纷熙街相继落地之后,又迅速在贵阳布局绿地·新荟熙街,在武汉布局绿地汉口中心熙街。 与此同时,绿地确定了社区商业“熙街”的三大核心业态——餐饮、儿童、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辅以生活配套业态,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业态比例的划分。 与绿地的熙街类似,蓝光发展的耍街也开启了全国复制扩张的步伐,其在成都、重庆、苏州、武汉、青岛等多个城市已布局主题耍街。相比于传统的街区商业,耍街专注1-3公里范围邻里消费,集川派美食、休闲娱乐、亲子教育、生活配套四大体验式消费要素于一体。 街区式商业是继购物中心之后出现的商业类别形态,更注重消费的体验感、场景感,追求的是品位消费、享受型消费,因此在其四大业态配比特征中,除了零售之外,餐饮、娱乐业态所占比例往往不低。 以街区综合体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该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快里”由三条购物街贯通东西两个聚集人潮的广场,体现时尚潮流;“慢里”则围绕大慈寺精心打造慢生活里巷,服务于热爱休闲生活和美食的人群。 目前在该项目的业态配比中,零售面积占比66%、餐饮与生活休闲娱乐合共占比30%,而超市占比仅为4%。 来源:国家商务部 观点指数整理 在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成都远洋太古里加入2-3层的独栋建筑,形成传统又现代的建筑风格,营造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与此同时,该项目还不断引入各类首店、旗舰店、快闪店、网红店、IP店,增加新鲜感。 2018年上半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租金收入总额上升;零售销售额增长29%。于2018年6月30日,该项目租用率为96%。 此外,上海新天地也是街区商业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资料显示,上海新天地总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现代新建筑结合起来,集文旅、商业、住宅于一体。 该项目的商业部分也分为北里和南里两部分,北里业态主要为餐饮、零售/服务和艺术休闲娱乐,面积占比分别为42%、38%、20%;而南里也包含这三种业态,比例分别为37%、45%、18%。由此看来,其餐饮及休闲娱乐占比之大则更为明显。 面对商户,上海新天地只租不售,以便集中力量调控风格与业态,凸显特色。而在国内,南京、宁波、苏州、厦门等城市,正在复制“新天地”的产品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