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春季躁动恐难现,因为市场已经反弹、政策上暂难对抗基本面下、美股大跌短期拖累A股。通过前文分析不难发现,春季躁动行情背景是岁末年初市场先下跌后反弹,催化剂是政策明显偏暖。这次我们认为春季躁动行情难出现,原因如下:一是目前市场已经反弹,短期继续上涨后劲不足。在《有望迎来年内幅度最大的反弹-20181021》中我们将短期观点转乐观,强调A股将迎来年内幅度最大的反弹,主要逻辑是跌幅深、估值低、政策强,跌幅深、估值低是反弹的基础,反弹的催化剂是政策利好不断。上证综指从10月19日的2449点最高反弹至11月19日的2703点,最大涨幅为10.4%,期间创业板指最大涨幅为19.4%。二是政策力度不够难以抵抗基本面下滑趋势。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将从类滞胀走向类衰退,时间上,按照库存周期和盈利周期A股盈利回落将持续到19Q3,或许会更长,空间上盈利正增长面临考验。目前政策底部已经出现,短期政策力度还不够。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这些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短期政策力度难以对冲基本面下滑趋势。三是美股大跌影响短期拖累A股。《策略周报-美股如牛转熊对A股有何影响?-20181014》分析过,美股大跌短期对A股不利,中期有利。对比中美两国的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美国目前证券化率158%,A股只有53%,A股与海外中资股合计才75%。随着A股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指数,中期而言,如果美股牛转熊,全球资产配置角度,估值盈利匹配度更好的A股吸引力在上升。但是短期,美股下跌挫伤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外资同样可能降低对A股的配置比例,今年2月和10月美股大跌时,陆港通北上资金表现为净流出,A股表现较差。 3、应对策略:蛰伏等待 等待黎明信号:量价指标改善、减税降费措施落地,即政策效果开始出现。展望A股中长期,《穿越黑暗迎黎明——2019年A股投资策略-20181209》中分析过,A股处在第五轮牛熊周期末期,战略上乐观:全球各国股市横向比较,A股吸引力更大,中国发展股权融资支持产业升级,居民资产配置将偏向股市。但是,中短期,我们维持《策略周报-留一份警惕-20181216》的观点,对A股偏谨慎,蛰伏等待。短期市场经历政策底反弹后,正在探底找市场底,什么时候能看到市场底呢?它出现的信号是什么呢?回顾历史上05、08、12、14年发生的四次政策转向,市场底出现的信号是政策落到实处,开始对基本面发挥效用,其中重要的是流动性的量价指标。只有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时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扩大再生产,需求才能回升,代表性指标是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贷款类信托产品利率等广谱利率。此外,新增信贷放量和M2同比增速回升能反映企业已经实际获得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最典型的2008年,市场从1814点再次开启上涨行情直至3478点,主要原因是08年12月与09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上升至7700亿与16200亿,表明基本面虽然还未扭转,但是前期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方面“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比之前“稳健中性”描述更积极,由此可见未来宏观政策大概率要加码。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流动性相关的量价指标最终将改善。减税方面,比如增值税等,预计在大力度/温和改革下A股上市公司减少增值税457/242亿元,提高2019年A股净利同比0.9/0.5个百分点。行情如果向上超预期,可能源于国内改革大力推进,跟踪十九届四中全会,如果向下超预期,可能源于中美关系恶化,跟踪中美90天谈判结果。 防御性配置高股息股和地产,战略性看好先进制造和服务消费。《策略专题-类衰退时期股市特征-20181218》提出当前经济从类滞胀到类衰退,在此期间股市回落找市场底,高股息策略优势显现。从宏观背景看,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呈现类滞胀特征,往后看经济增速下行仍将持续,经济将由类滞胀走向类衰退,08/4-09/3和11/9-12/9经济都出现过类衰退特征,这两段区间内高股息类行业呈现明显的超额收益,如金融和电力与公用事业。而在经济类衰退期,不排除出现降息的可能性,因此债券以及类债券特征的高股息股票将受益。根据行业分析师盈利预测,结合历史分红率预测股息,我们筛选沪深300成分中高股息率、稳定分红个股如表3。此外,类衰退后期受益于政策宽松的行业表现更优。10月、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较7月底相比均未提及房地产调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定位是“构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而2017年“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果明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持续下滑,不排除地产政策微调的可能,2012年初房地产政策开始微调,地产行业指数跑赢上证综指。行业分析师预计18/19年地产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8%,目前(2018/12/21)地产行业PB(LF,整体法)估值1.41倍,处于历史自下而上2%分位,若政策微调,地产板块受益。风格上,A股价值成长风格切换周期是2-3年,决定风格的核心力量是利润增速强弱对比,而政策影响利润增速,13-15年风格偏成长源于并购重组政策,16-18年风格偏价值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目前战略性看好成长,这是因为政策再次偏向科技创新类,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先进制造如5G产业链、新能源车产业链,服务消费如医疗健康、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