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繁荣,回归理性。”是2018年楼市的显著特征,2019年的楼市发展又将呈现哪些特征,会遇到哪些挑战与挑战?对此,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到长期研究房地产行业的易居控股执行总裁丁祖昱。 丁祖昱:2018年楼市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都不为过。上半年虽然调控政策层面依旧“高压”,但销售惯性维持,投资开发额、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增速等指标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 房企更名和转型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楼市调控政策堪称史上最严,全国各地调控政策超过300条。调控政策的特点是由紧到松,从时间轴来看,中央定调三阶段变化:3月全国“两会”重申“房住不炒”,7月底政治局会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8月住建部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长江商报:2018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哪些特点? 在此背景下,万科作为龙头房企在内部会议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国内诸多房企,也都在谋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或降价促销快速回笼资金,或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或通过转让企业股权或项目缓解资金压力。 万科: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确将进行企业名称变更,进行变更的原因并非“去地产化”,而是扩大经营范围。 在楼市降温的情况下,其实国内诸多房企,也都在谋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或降价促销快速回笼资金,或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或通过转让企业股权或项目缓解资金压力。 奥园地产:顺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势,房企的多元产业格局更加开阔,通过多元化复合布局增强经营资产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探寻未来发展通途。201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朝着平稳健康的发展方向推进。 156家房企跻身百亿军团 那么,在政策严格,销售放缓,融资难且贵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大中小房企去地产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多元化转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这些都将在2019年逐步展现。 房企的集中更名,去地产化与当下趋冷的市场近况息息相关。首先,来自于政策的“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已经有近25家房地产企业更改企业名称,不乏万科,万达,保利等龙头企业。不管大小房企都在忙着更名去地产化,更有甚者还破釜沉舟地宣布要“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加速多元化转型。 长江商报:房企多元化转型成效何时能显现?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2018年共计156家房企跻身百亿军团,较2017年增加12家,销售额共计11.4万亿元,市场份额超75%,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千亿房企增至3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