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企业须向“重质风控”转变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3-31 09:50
目光炯炯 目光如 目无全牛 男情蜜意 能什么善什么的成语 尼道卦虔师稳媒牙药 尼虔媒道师牙卦稳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商品化住房制度改革等,激发了市场活力,我国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规模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质量上,与世界一流房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房地产企业传统上采用的“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向“重质量、控风险”的模式转变。

  我国房地产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发展质量不高

  我们选取了房地产开发类(美国的、、)进行比较。

  (一)我国房企具有突出的经营规模优势

  从销售收入看,除日本大和房屋外,第一阵营均为我国企业。日本房企规模其次,美国、新加坡的REITs处于第三阵营。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与其经营模式有关,前两阵营全部是地产开发类的企业,以房屋租赁为主的REITs类企业均在第三阵营。

  从总资产看,除新鸿基外,第一、二阵营全部被我国企业垄断。第一阵营的恒大、万科、碧桂园的总资产均值相当于世界一流企业的7倍。海外企业资产低,也与经营模式有关,莱纳、霍顿、帕尔迪等企业使用期权持有土地,资产规模低,我国房企大量囤积土地,资产规模大。

  从净利润看,我国房企远远高于海外企业。香港新鸿基居首,其次为中国海外发展、万科、恒大、碧桂园,为第一阵营;保利地产、日本大和房屋、美国西蒙、融创中国、日本三井不动产为第二阵营;新加坡凯德集团、美国的霍顿、莱纳、帕尔迪为第三阵营。

  从规模指标总体看,我国房企占压倒性优势。海外多数房企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减量发展,相反我国房企自2010年后开始反超。

  (二)我国房企经营效率低于海外企业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我国房企普遍高于海外企业。美国西蒙第一,其次是融创中国、碧桂园、中国恒大,为第一阵营;万科、日本大和房屋、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地产为第二阵营;美国霍顿、莱纳、帕尔迪、香港新鸿基、新加坡凯德、日本三井不动产为第三阵营。高利润率和高杠杆率是我国房企净资产收益率高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经营模式有关。

  从人均产值看,我国房企普遍低于海外房企。除中国海外发展外,我国房企均在第三阵营。美国房企的劳动效率最高,4家企业均在第一阵营;日本三井不动产、大和房屋为第二阵营。

  从总资产周转率看,我国房企处于劣势。霍顿、大和房屋总资产周转率超过了1,帕尔迪、莱纳在0.7以上,为第一阵营;三井不动产、碧桂园、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地产、万科、中国恒大、西蒙的总资产周转率从0.29到0.09不等。美日开发类房企资金运用效率最高,一般通过契约或期权控制土地使用权。

  (三)我国房企经营可持续性相对较差

  从资产负债率看,我国房企明显过高,存在经营风险。我国房企负债率接近80%或以上,海外房企一般在65%以下,新加坡、香港房企负债率最低。

  从创新能力看,我国房企处于新技术应用阶段。海外房企在城市综合设计能力、绿色人文建筑、管理系统等方面仍引领世界。

  快速发展造成我国房企大而不强

  (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为房企规模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去四十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速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这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高增长。城镇化快速推进,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企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40.5%提高到2017年的58.5%,为我国房企发展提供了空间,大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又进一步加快了它的扩张速度。

  (二)住房商品化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将居民住房全面推向市场化。1998年允许国有土地进行市场化交易,地方纷纷成立开发公司,一些民营地产公司应运而生。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为房企壮大提供了空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商品房发展的配套措施,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如允许采取房屋销售预售制度,采取非持有环节征收税,实行公积金政策及商业银行低息贷款支持居民购房等。2010年以后国家出台的新政,虽然造成市场短期的剧烈波动,但总体上维持了市场平稳发展。

  (三)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影响企业发展质量

  我国平稳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催生了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企业从规模扩张中获得了超额利润,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和庞大的人才队伍,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

  但与此同时,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格外突出,根源在于企业存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牺牲社会利益的经营思想。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40年,而国外一般达到80年以上。主要是由于房企委托代建企业能力参差不齐,缺少稳定的专业化施工队伍,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相对落后。二是产品开发同质化,千城一面,看不到历史文化和人文艺术的底蕴。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不强,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复制产品,对社会文化的重视不够。三是缺乏人力资源长期发展战略。企业以业绩和效益为导向,采取灵活的项目用工制,大量裁员和超负荷劳动,带来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低,没有建立长期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设世界一流房企的建议

  (一)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房地产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是适应市场环境的必然结果,改革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1。加强市场化的调控手段。

  当前一些城市采用行政化手段控制房价,虽然效果快但治标不治本,未来需要加强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行政化的手段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扭曲,也降低了房企控制风险的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化调控手段,就是要用市场引导企业发展。

  一是根据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增加有效供给。我国尚处于人口快速流动时期,城市住房需求也在快速变化。建议按照“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通过增加住宅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增加商品房供给,通过集体土地建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公租房等措施增加保障渠道,满足城市人口的刚性住房需求。

  二是加强需求管理。一些热点城市通过提升房贷首付比例、差异性提高贷款利率、分情况对需求者进行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预期管理,对抑制投机需求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预期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国家政策必须改变消费者已建立的“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让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者真正意识到“炒房”的风险,才能真正落实“房住不炒”的目标。为此,应容忍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较大幅度下调的情况,让市场波动培养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意识,也引导房地产企业培养“控风险”的意识。

  2。加强和完善技术标准、监管政策。

本篇编辑:adminer